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郗運紅
目前,由濱州學院藝術學院、濱州市中國畫學會、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聯合主辦的“慶七一·美育新風”濱州市中國畫學會作品展開幕,展覽共展出作品100幅,涵蓋國畫、油畫等各個畫種,作品風格各異、形式新穎。
濱州著名藝術家、濱州市現代原創美術研究院院長趙先聞在致辭中提到本次展覽時間特別、意義非凡。他認為藝術家有三大屬性,社會屬性、本土屬性、自我屬性,藝術家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畢吉寧在致辭中談到:開發區教育局堅持“內涵豐富、學生受益、專家稱道、家長滿意”的評價標準,提出打造“藝體強區”的目標,以“一室兩節三會四賽”為抓手,建平臺,抓規范,辦活動,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濱州市中國畫學會會長李金生在致辭中提到為表達對開發區教育事業的支持,特意向畫展提供了一幅傾心創作的主題作品《砥礪琢磨》,畫面以韋編三絕、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古代故事為主題,激勵開發區師生讀書勵志,并帶領中國畫學會砥礪琢磨,研發出更多***的學術成果,回饋大家,回報社會。
開幕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嘉賓一同觀看了作品展。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滲透著每位畫者、開發區美術教師對中國畫藝術的探索認知和對傳統藝術的深刻感悟。
同時,中國畫學會作品展學術研討會舉辦。各位專家學者從中國畫的藝術風格、發展方向以及當下美術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素養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并對本次畫展的舉辦予以好評,同時提出一些更加適合美術教師發展的建議。著名畫家趙雪松提到了繪畫中的“詩性”,繪畫并不是單純的筆墨,要有生命的注入;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兆俊提到,面向未來,要用理性激發、駕馭感性。技法是繪畫的手段但不是目的,在繪畫中追求個性并不是唯一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研究學習思辨的能力。濱州學院藝術學院教授李振東提到,藝術的進步不是單純技術的進步,而是觀念的進步,藝術的傳承更應該是思維方式的傳承。要在文化精神的高度去體悟、表達作者對世界的感知。專家學者熱情互動,高屋建瓴,他們的理念為開發區藝體教育蓬勃發展指出了努力方向。
據悉,2018年3月14日,開發區教育局與濱州學院藝術學院攜手成立藝術教育合作聯盟,創立了國畫、綜合材料、書法等八大藝體教育工作室,設置17個活動基地。兩年多來,李建軍、李金生、李振東等畫家紛紛走進開發區傳經送寶。通過工作室帶動,全區33個優秀藝體社團蓬勃發展,育人導向愈加凸顯,美育改革勢頭迅猛,美育課程亮點紛呈,錘煉了一批有情懷、有擔當、有涵養、有力量的開發區現代“四有”教師隊伍,“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藝體強校快速崛起。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