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事此刻的寧夏、甘肅、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陜西北部地域,占地兩萬余里。西夏(1038年—1227年),是華夏汗青上由黨項人在華夏西北部創造的王朝,自封邦泥定國或表露高國。因其在西北,故稱之為西夏。前期和遼、北宋,后期與金朝獨立。歷盡滄桑十帝,享國189年。從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起,李氏政柄合計346年。
國號
唐朝貞元平分秋色振武北方二節度置夏州節度使,治夏州,在今陜西橫山縣西北。唐末黃巢反抗暴發后,李思恭與鄜州(治今陜西富縣)李孝昌同誓討賊,唐僖宗以他為左武衛將領,權知夏綏銀節度事。黃巢被安定后,李思恭拜夏州節度使,封“夏國公”,“夏”的國號即根源于此。
早期先民
西夏的前輩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西夏的汗青基礎不妨從來追究到唐初。黨項是羌族的一支,隋書上載“黨項羌者,三苗之后也”。《舊唐書》載:“黨項羌……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后,西羌微漠,或臣華夏,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tàn)昌、鄧至后,黨項始強。”
分割五州
唐僖宗時,黨項部領袖李思恭被宮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黃巢反抗功勛,一番恢復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此后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輩以夏國公變成本地的藩鎮權力。這局部黨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至此正式擁有銀州(陜西米脂縣)、夏州(陜西橫山縣)、綏州(陜西綏德縣)、宥州(陜西靖邊縣)與靜州(陜西米脂縣西)等五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