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雙方皆損失慘重。沖突之外,破壞的卻是全球秩序。全球化,讓世界成了一個地球村。但讓人感到悲哀的是,當今的全球化卻見證了“美元武器化”與“大宗商品武器化”的正面沖突。
美國利用其美元霸權,對俄羅斯金融體系進行大面積“斷網”,迄今為止,美國已完全封鎖“超過三分之二的”俄羅斯銀行系統。歐盟雖一致譴責俄羅斯,但在制裁俄羅斯方面,卻內部分裂。
全球化的供應鏈網絡早已盤根錯節,每每揮舞金融大棒動輒對他國進行經濟制裁,實際上也是在對自己揮舞“制裁”大棒。
拜登:美國將抹去俄羅斯過去15年的經濟收益
美國總統拜登6日宣布的新一輪對俄制裁對象,除了大型金融機構,還首次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兩個成年女兒列入制裁之列。拜登還鼓動盟友繼續聯合行動,繼續提高經濟成本,給普京施加痛苦。談及所有對俄制裁,拜登聲稱,僅僅一年時間就“可能抹去俄羅斯過去15年的經濟收益”。
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報道,美國此輪宣布的制裁對象,除了包括普京的兩位成年女兒——瑪麗亞·普蒂娜以及葉卡捷琳娜·蒂科霍諾娃、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妻子和女兒、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和總理米舒斯京等普京周圍圈子的核心成員,都被列入美國新制裁名單。據報道,截至目前,美國已經針對140多名寡頭及其家庭成員和400多名俄羅斯***官員實施制裁。
美國新一輪制裁再次瞄準了俄羅斯金融業。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迪斯稱,將對俄最大的金融機構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及俄最大的私人銀行阿爾法銀行實施全面封鎖制裁。據美方說法,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持有俄羅斯銀行業總資產的近三分之一。而美國現在已經完全封鎖了“超過三分之二的”俄羅斯銀行系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方宣稱所有美國實體都將被禁止與這兩家銀行進行交易,但能源部門卻被豁免在外。美國財政部6日還頒發了一般許可證,允許在6月23日之前與阿爾法銀行進行能源相關交易。其他將受到全面制裁的俄羅斯國有企業,還包括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公司和聯合造船公司。這些大型國有企業中的大多數都被指與俄羅斯***關系密切。而根據拜登6日簽署的一項行政令,美國個人和實體被禁止在俄羅斯進行新的投資。
不止如此,6日當天,美國國會參議院還達成協議,將取消美國和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關系,此外還立法對俄羅斯石油實施進口禁令。參議院預計當地時間7日就將通過這兩項法案。此前,兩項法案均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兩項法案均得到了白宮方面的支持。
拜登妄想把俄羅斯踢出G20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還想把俄羅斯逐出二十國集團。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當地時間6日在出席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時聲稱,俄在烏克蘭的行動,在國際秩序上是不可接受的冒犯。雖然美國認為將俄羅斯逐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可能性不大,但總統拜登仍然希望阻止俄羅斯參與二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
耶倫還稱,她已向該委員會的其他財政部官員表明立場,美國將不會參加有俄羅斯參與的二十國集團會議。
俄烏沖突以來,美對俄制裁層層加碼。根據白宮網站發布的拜登6日講話實錄,拜登稱,“因為我們切斷了俄羅斯進口半導體、加密安全、量子技術關鍵組件等等這些他們在21世紀競爭中所需的技術進口途徑,我們將遏制俄羅斯未來數年經濟增長的能力”。
按照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狄斯預期,在一系列制裁行動之后,俄羅斯經濟會在今年萎縮10%到15%,全年通脹率則達到200%,也就是每個星期錄得2%的通脹。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李琰指出,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只是它的手段,美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通過制裁來加大普京***在國內面對的壓力,從而讓普京***的執政合法性逐漸動搖;第二,美國要削弱俄羅斯的國力,讓俄羅斯這個國家的現代化的經濟進程遭受阻斷。
禁不禁俄羅斯煤炭?歐盟又“分裂”
繼美國宣布新一輪對俄制裁后,歐盟的制裁卻暫時擱淺了。歐盟執行機構歐委會5日提出了新一輪對俄制裁計劃,包括實施煤炭禁運、禁止俄貨輪進入歐盟港口。歐盟還在籌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新一輪制裁方案需歐盟27個成員國一致通過。然而,對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的歐盟卻再次因為內部意見分裂,導致制裁“流產”。
路透社的報道稱,歐盟官員因為“技術問題”,未能批準新的制裁提案。如果實施煤炭禁運,是否會影響現有合同?歐盟成員還要求歐委會說清楚制裁的具體實施辦法。這些問題亟待澄清。消息人士還透露,歐盟最大的俄煤進口國德國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柏林希望明確煤炭禁令是否會影響現有合同、還是僅影響未來的合同。如果這一禁令只適用于新合同,那么俄羅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能向歐盟國家出口煤炭。
2022年4月3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連續第四次當選總理,出任本人第五個總理任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盟發起的新一輪制裁中,備受關注的俄石油與天然氣,依舊不在制裁范圍中。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了19.3%的煤炭、36.5%的石油和41.1%的天然氣。俄羅斯的動力煤主要用于為歐洲的發電站提供燃料及發電。
同屬于歐盟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均已明確表示,無法離開俄羅斯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在3月31日歐盟于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非正式會議上,正是由于匈牙利的一票反對,歐盟已經無法完全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匈牙利總理歐爾班6日表示,如果俄羅斯有要求,匈牙利將用盧布購買天然氣。
對俄羅斯天然氣態度分裂,歐洲各國去哪找氣?
實際上,歐盟各國***對于是否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存在巨大分歧。立陶宛成為歐盟第一個“獨立于俄羅斯能源供應”的國家。未來,擁有約280萬人口的立陶宛將通過其位于波羅的海港口的液化天然氣終端,進口其他國家的天然氣,每年約40億立方米,其中來自挪威的天然氣將占90%。鄰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想效仿立陶宛,共同建設液化氣終端。除波羅的海三國,愛爾蘭和英國也對俄羅斯天然氣禁運表示支持。
不過,也有多個歐洲國家公開表態,不支持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禁運令。奧地利外長沙倫伯格4日警告對俄制裁的“回旋鏢效應”,認為歐盟一旦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最終被“射中”的將是歐盟國家。目前奧地利80%的天然氣進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這一比例比西歐任何國家都高。
德國、意大利也持不贊成或者曖昧態度,強調歐洲經濟依賴俄羅斯能源。此前德國工業界已發出警告稱,若失去俄羅斯天然氣,德國工業將“崩潰”。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德國天然氣中的55%、石油中的35%以及50%的煤炭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德國經濟界警告稱,歐洲許多國家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制裁俄能源可能令歐洲陷入經濟衰退。
對俄能源禁運實為美國一部“完美”生意經
在盟友為對俄制裁負面影響埋單的同時,美國已經成為歐洲“能源供應危機”中的最大贏家,暴露出美國自私蠻橫的霸權真面目。
美國對俄實施能源禁運的底氣,來自它對俄能源需求很少。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從俄進口石油占美石油進口總量的8%,其中原油進口量僅占3%。而美國自2019年起已不再從俄進口液化天然氣。因此,美國對俄實施能源禁運,既維護了所謂的“道義感”,生意上還不虧。
為了給盟友“鼓勁”,美國承諾增加對歐盟供氣。根據美國與歐盟3月25日發布的聯合聲明,美國承諾今年向歐盟增加至少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出口。不過,美國無法在短期內彌補歐洲能源缺口。美對歐出口天然氣主要依靠海運,能確保兌現美國擴大對歐洲天然氣出口目標的基礎設施或需2至5年才能建成且造價極高。同時,美國宣布擴大對歐洲天然氣出口并非真正為歐洲著想,而是為本國企業創造商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李琰對直新聞表示,美國為了給本國攫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來進行這樣的制裁手段是雙重標準,是美國的一貫手段。美國和歐洲自身受到的反噬程度也不相同。前幾天有一份德國的研究報告表明,西方的制裁預計會給各國帶來怎樣的經濟影響,其中美國可能會損失其GDP的0.04%,德國則要損失0.4%。
美國施壓印度印度“不為所動”
美國借俄烏局勢重點施壓的對象,還有印度。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及其盟友接連鼓動印度對俄進行強硬表態卻未見成效。與此同時,印度還趁低價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針對這種情況,拜登近日專門派出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前往印度對其勸說、施壓,也沒達到目的。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賴恩·迪斯6日公開警告印度,不要與俄羅斯結盟,否則后果將很嚴重。
對此,印度依然“不為所動”。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印度總理莫迪6日當天在印度人民黨成立42周年之際向黨內成員講話時表示,奉行“印度優先”和“自力更生”政策給予該國機會——在不向任何壓力屈服的情況下向前邁進。莫迪說:“今天,印度堅定地捍衛自己的利益,沒有任何恐懼或壓力。當整個世界被劃分為對立的兩極時,印度被視為一個能夠堅定地談論人道主義的國家。”
作者丨***,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侯軍義、張洪碩,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