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是孟子提出的,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說這話的目的是讓當時的齊宣王放棄對國家和人民實施的霸道之術,進而改為更好更仁愛的王道治國。
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用愛心和同理心去體恤他人。不僅要對自己家的老人和孩子要關愛尊重,更要將心比心,對其他人家的的老人和孩子以同樣的愛心和尊重去對待,不能為了自家,不顧他人。這正是孟子提出的仁政治國和大愛普及的核心所在。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原文是這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通過原文我們可以知道,孟子說這話的深層含義還是勸告當時的統治者要以仁政德性治國,這樣則可統領天下,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國家治理起來,也就不會出現那么多問題了。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孟子之前也有人提出,但是影響不大。這個美德到了孟子才被徹底激活并受到重視。由此筆者想到了今天的人們。由于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現在的人們在傳統文化與美德的保持和繼承方面,似乎出現了一定的斷裂和滑坡。西方文化傳播過來之后,中國人在生活方式上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文化雖然多樣化了,但是有些人卻變得更加自我和自私。說白了,就是做事時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
比如,自家的孩子有困難了,肯定會第一時間幫助處理,但是一旦遇到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在態度和處理方式上就會差別很大。尤其是在公交讓座這個事情上,很多家長做的都不是很到位,有的甚至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的大愛價值相去甚遠。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現代人在物質豐富的條件下精神文明和做人禮儀方面的不足。
雖然孟子當初的目的是讓國君治國,但是這句話也完全適合普通百姓們的生活,通過踐行和發揚,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們的素養和對他人一視同仁的大愛精神,希望我們今后不要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口頭禪,而是要在實際的行動中光大中國的傳統文化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