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期間,楚國三閭醫生及愛國墨客屈原投汨羅江尋短見后,人民為了提防魚類妨害屈原的尸身,用竹筒裝米加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尸身。
傳聞
另說則是用來祭奠屈原的貢品。粽子從來是端午的必備的食物,除去祝賀屈原除外,在江蘇等地,粽子被覺得跟伍子胥崇奉相關。本地記錄:“鄉俗午日以粽奉伍醫生,非屈原也。”
文件記錄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卷九引《風土記》記敘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別之時像也”。
粽子的汗青長久,年齡功夫,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