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祭
保守節(jié)日
少量民族節(jié)日
臺灣高山族支系排灣人的保守祭奠節(jié)日,排灣語稱“瑪勒烏克”,又稱迎神祭。每隔五年進行一次,在舊歷暮秋擇日進行。
五年祭,為排灣人捐贈神靈的典禮。傳聞,排灣人的祖靈,每五年來拜訪后代一次,為了感動前輩庇佑她們的快樂生存,每隔五年要進行一次祭奠震動。節(jié)日之前,部落夫君要刻劃神牌,創(chuàng)造長矛;女子則要釀酒,制神衣。祭奠這天,人們都要穿上民族艷服,去祭場加入捐贈神靈的典禮,祭后,普遍喝酒輕歌曼舞。結(jié)果,各家還要送神牌、長矛比及部落領(lǐng)袖家里。祭司作祭此后,采用個中精致的貢品,將它們拋棄到村外,以示送神。
節(jié)日功夫有兩項大震動:一為刺球賽,一為舞會。刺球賽之前部落中所青年要進山砍竹,在教門口插竹行祭,以祛除腐臭。而后廣場上搭一座平臺,籌備刺球賽用的球。最早以衣袖為球,厥后演化為藤編的球,用麻線與藤皮作出,巨細如藍球,重心系有一根繩索。刺球在平臺前的廣場進行,屆時部落理想青春夫君都要艷服加入。她們手持長約六米、頂頭很尖的竹竿,排隊站在臺前,由帶頭的長宿將球投擲于空間,眾青春各用竹槍向球刺去,每刺中一只球,圍觀的人們都要喧鬧喝彩,以刺中度數(shù)最多者為優(yōu)越。刺球賽意在模仿前輩拼刺刀仇敵的豪杰遺跡。競賽畢,舉行舞會和宴歡。由本村頭人約集全村青春加入。在節(jié)日功夫,每年輕年都在本人身上帶來茅草結(jié),以祛除惡靈。
五年祭又是成年典禮的結(jié)果一項震動。祭奠儀式格外莊重,由女巫神及男司祭統(tǒng)率子裔在祖靈屋前獻供,先祭拜天下士女神,創(chuàng)作世界之神,天然神,精靈、魔鬼和山、水、風、火、谷等神。典禮莊重平靜而忠誠。接著,發(fā)端廣博舞會,由全村社士女穿上民族艷服,踩著陳舊的舞步,跟著歌聲和鼓的節(jié)拍,繞成一長排蛇形部隊,一圈又圈地反轉(zhuǎn),標記著排灣人的前輩圖騰“百步蛇”的表現(xiàn),派頭磅勃、甚為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