鯛魚燒
提到“鯛魚”,有些朋友可能首先想到一種叫“鯛魚燒”的日本點心。正如老婆餅沒有老婆,鯛魚燒也沒有鯛魚,但它卻是按照鯛魚的形象來***的。這里所說的“鯛魚”,指且僅指真鯛。
真鯛
真鯛/Pagrusmajor名字中有個“真”字,不說明別的都是贗品,這只是魚類命名的習慣,然而把真鯛當成鯛魚之正宗也未嘗不可。日本人推崇“鯛魚”,有“花之櫻,魚之鯛”之美譽,其意猶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說的就是真鯛。此魚體色微紅,整飭的鱗片好似武士的甲胄,故受到武士階層和社會名流的追捧。傳聞德川家康臨終前最后一頓吃的就是鯛魚天婦羅。
真鯛
不但日本人對真鯛青眼有加,青島人對它的喜愛亦不遑多讓。民間通常呼為“加吉魚”,因體色緋紅,又叫“紅加吉”。此魚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確實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上等海魚;加上身體鮮艷喜人,俗名又頗有吉慶之意,故民間常用于節(jié)日筵席。真鯛的人工養(yǎng)殖技術成熟,規(guī)模不小,價格也較便宜,但野生海捕的大規(guī)格真鯛還是相當貴,一尾魚在***前就能賣到六七百元。
黑鯛
狹義的鯛魚特指真鯛,廣義的鯛魚則可泛指鯛科的種類,應該提到的第二種鯛魚必然是鯛科黑鯛屬的黑鯛/Acanthopagrusschlegelii。此魚和真鯛體型略相仿,通體灰黑色而有銀色光澤,故俗名曰“黑加吉”,有時也把小個頭的黑鯛稱為“海鮒”。雖說黑加吉紅加吉都叫加吉,但黑加吉的地位可比真鯛差多了,磯釣和地籠網(wǎng)經(jīng)常可以捕獲到它們,價格也便宜不少。
黃鯛
金頭鯛
產(chǎn)于青島海域的鯛魚,主要即真鯛和黑鯛二種。不過茫茫大海中也有其他種類分布,比如黃(牙)鯛/Dentextumifrons,和真鯛外形酷似,好比一對塑料姐妹花,其名聲在料理界雖不顯赫,但仍不失為一條好魚。另外還有大西洋鯛/Sparusaurata,也叫“金頭鯛”,原產(chǎn)于地中海和東北大西洋,近來在青島沿海頻頻被捕獲,常被釣友誤認為是真鯛。應是網(wǎng)箱養(yǎng)殖逃逸,有入侵風險。
松鯛
除鯛科的正宗鯛魚之外,還有幾種以鯛為名但并非鯛科種類的魚,嗯,這些都是贗品。比如傻大黑粗的松鯛/Lobotessurinamensis,松鯛科的唯一物種,俗名“唇唇”,高級刺身材料,熟食味道一般。膠東諺語曰“加吉頭鲅魚尾刀魚肚子唇唇嘴”,指此魚的嘴很好吃,顯然是無稽之談。
橫帶髭鯛
斜帶髭鯛
橫帶髭鯛/Hapalogenysmucronatus,石鱸科。暖溫性種類,但分布可北達渤海。舟山一帶俗稱它為“十六枚”,傳聞此名源于其背上硬硬的鰭棘的數(shù)目,其實根本對不上。某度百科說,該種也叫黑鰭髭鯛,誤矣,黑鰭髭鯛是近緣種斜帶髭鯛/Hapalogenysnigripinnis的別名。這兩種魚都不錯,肉質(zhì)頗為細嫩。
斑石鯛
條石鯛
斑石鯛/Oplegnathuspunctatus,石鯛科,“磯釣之王”。其肉質(zhì)Q彈透明,較適合薄切刺身。近年來,此魚在北方市場上漸多、甚至在黃渤海都變得更常見,與萊州一個養(yǎng)殖場有很大關系。另外,青島海域有原產(chǎn)的條石鯛/Oplegnathusfasciatus,幼魚體側有6~7黑色橫帶,十分漂亮,但成年時雄性橫帶消失,吻部變黑,雌性橫帶變淡。
細條天竺鯛
介紹最后一種,細條天竺鯛/Apogonlineatus,小型魚類,天竺鯛科天竺魚屬。體側具9-11條灰褐色細橫條紋,故膠東一帶稱為“九道箍”,因傳統(tǒng)經(jīng)濟魚類資源的衰退減輕了其生存壓力,使其種群一度十分繁盛。因體小且不易儲存,并不受重視,一般制魚粉作為飼料。新鮮度高的也很好吃,據(jù)說特別適合做餡料,制成的魚丸、水餃味鮮嫩滑。
總之“鯛”是一個意義模糊的名詞,同樣叫“鯛”的魚,可能從目這一分類階元就已經(jīng)分道揚鑣了。本篇算是關于“鯛”的小雜燴,把青島海域常見的“鯛”魚捋了一遍,供各位海鮮老饕參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還是挨個吃起來吧(松鯛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