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讀音zōu
部首筆畫數7五筆QVBH
參考:鄒騶鄹
鄒(鄒-zōu-動詞)
⑴古國名[Zoustate]。
年齡時叫“邾國”,又稱“邾婁國”。戰國時,魯穆公將其改稱為“鄒國”。漢置鄒縣,屬魯國,在今山東省。唐為鄒縣,歷代因之,明清時皆屬兗州府
鄒,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后所封。——《說文》。朱按,曹姓。鄒者,邾婁之合音,戰國時穆公改號邾婁為鄒,后為楚所滅,若今濟南府鄒平縣之鄒。
鄒人與楚人戰。——《孟子·梁惠王上》
又
鄒敵楚戰。
⑵通“騶”[goodbeast]。
鄒虞(獸名;樂名;傳統為帝王掌鳥獸的官)
⑶姓
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齊國人,善鼓琴,有談鋒。曾為齊相,封成侯。諷:用費解的話警告或諷喻。納:接收,接收。諫:對君主,尊出息行警告。)——《戰國策·齊策》
鄒君海濱。(鄒海濱教師。鄒魯,字海濱。他早期伴隨孫中山教師革新,厥后阻礙三大策略,變成西山聚會派的領袖。君,表白大號。)——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義士事略>序》
鄒馬(漢鄒陽和司馬相如并稱);
鄒子(指戰國齊人鄒衍)
鄒(鄒-zōu-刻畫詞)
⑴小;褊狹的[***all;narrowand***all]
鄒,褊狹之言也。——《釋名》
鄒查(小語聲,寂靜話);
鄒搜(派頭不寬大)
⑵貨物資量卑劣的[inferior]
時人言物之不佳或薄小者曰鄒。——《直語補正》
鄒(鄒-zōu)
⑴華夏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
⑵姓。
包括“鄒”的針言
◆鄒衍聊天【zōuyǎntántiān】
釋義:比方善辯。鄒,通“騶”。
(Metaphoricaleloquence.)
根源:《詩經·孟子荀卿傳記》:“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房四寶難施……故齊人頌曰:‘聊天衍,雕龍奭。’”
示例:張華博物身終死,鄒衍聊天舌竟體。【元·袁桷《觀物》詩】
◆鄒纓齊紫【zōuyīngqízǐ】
釋義:比方言傳身教。
(Howdothepeopleonthetopdothefollowing?)
根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安排皆服長纓,纓甚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