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的《官場現形記》,是作者李伯元(元嘉)以多年官場見聞創作的小說。而他人生前20多年生活的山東,更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江蘇人李伯元生于山東。他三歲喪父,由在青島為官的堂伯父李翼清撫養。李翼清歷任肥城、膠州等知縣,充州同知,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升東昌府知府,山東候補道。“伯元祖上已三世同居,沒有分家”,秉承這一傳統,李翼清“視子侄如一體,對伯元尤憫其孤而愛其慧,平時督教甚嚴”。
四年后,生性耿直的李翼清,和百姓一起抗捐抵稅,因而得罪了上峰。他一氣之下,扔掉烏紗帽,憤然辭職回鄉。此時,李伯元已經在山東生活了20多年,跟隨伯父目睹了清末山東官場的許多亂象。
李伯元26歲時考中第一名秀才,但此后因李翼清有“叛逆皇法之前科”而株連,鄉試總是名落孫山。
1896年,李伯元只身闖蕩上海灘,在法租界一家商行找了“庶務”差使。
當時維新思潮涌動,李伯元意識到,“欲喚起民眾,促使全國上下覺悟到中國將被瓜分之禍”,報刊是一種“發聵振聾、行之有效”的宣傳利器。當年初夏,李伯元入《指南報》任編輯。翌年6月,他獨立創辦《游戲報》。
李伯元的筆名是“游戲主人”,于是有人揶揄他“非正人君子,想以辦報游戲玩弄讀者”。但李伯元在創刊詞中嚴正聲明:“豈真好為游戲哉?蓋有不得已之深意存焉者也。”一語道出他的感慨:國家一日比一日窮,百姓一天比一天苦,官場一日比一日黑,列強一日比一日兇。
李伯元的《游戲報》確實別出心裁,他自己既當主編,又任主筆,還時時告誡助手“新聞必事事核實,言談必一針見血,不混淆黑白,語涉詼諧,意存懲勸”。他每天經常獨自忙到深夜,所寫文章尚未脫稿,排字工人已環立左右,只好邊寫邊與人談話,手揮口應,并行不悖。《申報》和《新聞報》經常刊載對他的采訪記,稱他:“《游戲報》的主辦,卻認真得沒有絲亳游戲的浪漫。”
《游戲報》頗受讀者的歡迎,一度洛陽紙貴。為了對官場進一步暴露和諷刺,他獨辟蹊徑辦了一份《世界繁華報》。
這時,李伯元正在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庚子國變彈詞》和《官場現形記》兩部長篇小說。這兩部長篇分別在《游戲報》和《世界繁華報》上連載,其中尤以《官場現象記》最為知名。1906年2月,李伯元《官場現形記》30冊在上海出版。
《官場現形記》,既是一面歷史的鏡子,也是一幅多色調的社會畫卷,是腐敗官場的一幅“百丑圖”。它雖然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完整故事,但每一回都有一個獨立或相關的故事,而且刻畫得真實深刻。李伯元因鄉試“名落孫山”,沒有進過官場。但他跟隨伯父,耳聞目染山東官場諸多事件,真實又清晰。
《官場現形記》的出版,震驚了衙門和朝廷。攝政王載灃曾下令派人剌殺作者,取締連載作品報社。李伯元不斷收到恐嚇信,乃至子彈和砒霜等警告物。由于當時《官場現形記》署名“南亭亭長”,因而官府在“檄文”中揚言:凡抓到“南匪”就格殺勿論!
李伯元遇險不驚,他將報社化整為零,本人迂回于英、法租界中辦公。他通過密友的關系,進行地下印刷。
與官場震怒相反,社會卻對這部小說大加贊譽。小說連載時,幾乎震動整個上海灘,編輯部每天收到多達上百封讀者信函。但在小說出版的次月,李伯元卻因積勞成疾而猝逝,令人扼腕嘆息。
《官場現形記》在后世引發巨大反響。魯迅說:“相比這兩部小說(《官場現象級》和《儒林外史》),盡管各有所長,多有風骨,但從廣度和深度看來,還是李伯元冠其首。因為他本身的經歷,決定了他充塞愛國情的反骨。”章太炎總結李伯元的一生,親題其墓志銘曰:“一代愛國才子,千秋流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