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農村咬人的牛虻,還有這些作用!
以前農村種田種地,每家每戶幾乎都要養上一兩頭耕牛。牛是很招蟲蠅的,其中就有牛虻。牛虻的體型比較大,飛行速度較快,活像是一架小型戰斗機。看見牛虻吸取牛的血液時,要及時把它拍死,有時候牛虻也會攻擊人類,被它叮咬上一口時會非常疼痛的,并且會腫起一個大包,實在是讓人十分討厭的一眾昆蟲。
牛虻是什么?牛虻是虻的俗稱,又叫做牛蚊子、牛蒼蠅、瞎螞蜂,在東北林區又稱作“瞎碰”或“瞎虻”。看到了牛虻的這么一大串別名是不是有點暈了呢?牛虻到底是屬于蒼蠅還是螞蜂呢?其實牛虻是屬于雙翅目虻科。光聽牛虻的這些別名就可以知道,牛虻外表既酷似蒼蠅。但體形稍大,又想蚊子一樣喜歡戲謔,飛行時的聲音又與馬蜂極為相似。
牛虻,概形灰黑、粗壯,呈長卵形,體長約為19毫米。寬約6毫米。頭闊、呈半球形,兩側復眼大,口器刺吸式,特別適合吸血。身體大都覆蓋有黑色軟毛以及白粉物質,觸角呈黃色。牛虻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成蟲平時喜歡居于近水并且溫度較高的地方,水田、沼澤地、靜水附近就是它們最佳的生育環境。
雌性牛虻有強度螯刺能力,牛馬等厚皮動物非常容易遭受其侵襲,當然人類也受其擾。成蟲牛虻白天活動,在正午時刻是牛虻活動的高峰時期,因此每年五月份到八月份時大量的牛虻成熟,此時到鄉下去,就能看到牛馬身邊圍繞的牛虻了。
牛虻叮咬后的傷口在虻類唾液的***下常形成腫包、疼痛,所以對家畜的騷擾性極大,據統計乳牛可以因為牛虻的叮咬而使產奶量下降11%~15%,最為令人頭痛的是牛虻會傳播多種人、畜疾病,如野兔熱、炭蛆病、大腦炎等等。對于如此的害蟲,人類也想盡辦法想要控制牛虻的數量,有人就曾噴灑高效驅避劑在牛、馬的身體上,效果雖好,但卻只有短期效果,想要長期采用必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在經過人類的研究發現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昆蟲天生就是牛虻的天敵,例如瓢蟲和隱翅蟲的幼蟲專門以牛虻的卵為食。人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天敵來消滅虻類。
雖然牛虻十分令人討厭,但是在中醫界認為牛虻是一味中藥。中藥牛虻是昆蟲類虻科復帶虻的雌蟲體,中醫認為虻蟲有破血逐瘀通經的功效和作用。中藥牛虻性苦、涼,有小毒,歸肝經。主治血淤閉經;產后惡露不盡;干血癆;跌打傷痛;喉痹。牛虻藥效再好,也要遵循醫囑服用藥物。
大家在牛虻較多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小心避免被牛虻叮咬,叮咬一定要即使處理好傷口。
這里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