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óuMóu
英文名SwimmingCrab
別名撥棹子、蟳、海蟳、金蟳、赤甲紅、石其角、石蟹、火蠓、紅夾子、鬼臉兒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拾遺》:蝤蛑,大者長尺余,兩螯至強。隨大潮退殼,一退一長。
2.《本草圖經》:扁而最大,后足闊者為蝤蛑,嶺南人謂之撥掉子,以后腳形如掉也。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盞碟,兩螯無毛,所以異于蟹。
3.《閩中海錯疏》:海蟳,蝤蛑也,長尺余,殼黃色青。金蟳色黃。虎蟳,文有虎斑。
來源藥材基源:為梭子蟹科動物日本蟳或其近緣動物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arybdisjaponica(A.Milne-Edwards)
采收和儲藏:捕后洗凈,鮮用,或用開水燙死,曬干。
原形態日本蟳,頭胸甲呈橫卵圓形,一般長約60mm,寬90mm左右,表面隆起,胃、鰓區具橫委的微細顆粒隆線。額稍突,分6個銳齒,中間2齒稍突。前側緣拱起,連外眼窩齒共具6銳齒。螯足壯大,不甚對稱,長節前緣一般具3粗刺,基部1個最小腕節內末角具1壯刺,外側面具3小刺,掌節內外面隆起。,外基角具1刺,背面的兩條隆脊上各具2齒,兩指比掌節長,表面貌縱溝。步足各節背腹緣均具剛毛,前節與指節均扁平,呈槳狀。腹肢退化,藏于退化的腹部內側,雌體4對用以抱卵;雄體2對,轉化為交接器。背面綠棕色或深紫色,螯足表面呈深紫色,指深黑色,步足上面紫棕色,下面較淺。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活于低潮線10m的水深內,有海藻的泥沙質水底或石隙間。每年5-6間為產卵期。
資源分布:全國沿海均有分布。
性味味咸;微辛;性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食;通乳。主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消化不良;食積痞滿;乳法不足
用法用量內服:煮熟,5-15g;或焙干研末。
注意《中國動物藥志》:“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