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習慣把登機牌叫做“機票”,其實飛機票和登機牌是兩碼事兒~
咱們平時坐火車或者汽車,只要提前買票然后對號入座就可以了,但是坐飛機卻要先買機票,到達機場后再取登機牌才能登機,為什么這么麻煩呢?
世界第一張商業機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世界上第一張機票是怎么賣出去的。
世界上第一條定期商業航線,從1914年1月1日開始運營,航線設定為圣彼得堡到坦帕。
圣彼得堡前市長AbramC.Pheil,花費400美元買下了這張機票。
當時,從圣彼得堡到坦帕坐輪船要兩個小時,而Pheil乘坐飛機跨越海灣,只花費了23分鐘。
當飛機降落在坦帕市附近的希爾斯堡河入口時,所有人都沸騰了。在他們的激動歡呼中,商業航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生意。
機票和登機牌的發展史早期的自動化和網絡不像現在這樣發達,預定飛機票完全靠手動來完成。乘客需要先給航空公司打***,如果有可乘坐的航班,航司接下來才會把預定的機票郵寄給乘客。
在航班起飛的當天,乘客需要帶著機票到機場,憑機票獲得一張寫著座位的手寫標簽紙,這也是最早的登機牌了。有了這張標簽紙,就代表乘客在飛機上的座位被確定了。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當時的飛機比較小,航班也較少,機票都是紙質的,登機牌也很簡單,一般是手寫為主,再蓋上一個戳記。
80年代后,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波音737等大型噴氣式客機投入使用,航班和乘客的數量迅速增長。這時,手寫的登機牌效率太低,逐漸被更高效的印刷登機牌所取代。
后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機票也迎來了改變。乘客不用再通過打***預訂機票了,有了萬能的互聯網,只要點幾下鼠標就可以買票。
2008年6月,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宣布,不再發行任何紙質機票。IATA首席執行官GiovanniBisignani說:“紙質票據很好,但它的時代已經結束。如果你有一張紙質票,把它捐給博物館吧”。
從2010年全球航企完成BCBP(二維碼登機牌)更換后,飛行的無紙化時代正在降臨。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咱們買票只要點幾下手機就可以買票。
到達機場后,值機時只要刷一下***就可以自助領取登機牌了,非常方便。
機票和登機牌的區別為什么坐汽車火車只要買票就可以了,坐飛機卻要買票之后再領取登機牌呢?
相比其他交通工具,坐飛機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坐哪架飛機不是買票時確定的,而是起飛前幾天,航空公司根據訂票人數決定的。
為了保持飛行平衡,在整個航班人數確定后,還要經配重計算去確定每個座位的乘客,登機牌其中一個作用,就是飛行前幫你確認座位。
可以看出,從最開始機票和登機牌的功能就涇渭分明,機票是你擁有乘坐航班權利的證明,而登機牌是幫你確認座位,登上航班的證明。
機票可以作為報銷的憑證,登機牌只可以作為托運行李的重要證件,是不能用來報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