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蔡浩杰
今年北京的雨比往年多了些,滴滴答答敲在琉璃瓦上,矮矮的屋頂多了往日看不見的清澈明亮。氣溫降得厲害,冷雨夜吃著王府井吳裕泰的抹茶冰淇淋,甚是有趣。從王府井走回四季民福時,嘴里的茶味尚未散去。
烤鴨的香氣彌漫在每一桌,爽脆的鴨皮用聲聲“卡茲”換回一桌桌的驚嘆,棗紅色的烤鴨、翠綠色的黃瓜絲兒、深褐色的醬料、圓圓的面餅躺在跟前,不斷向八方食客明示著皇城的熱情與孤傲。
“這個你千萬不能錯過!”朋友端過來一碟壘成磚山的食物,淺黃色、亮晃晃的豌豆黃。“豆面糕、艾窩卷、糖卷果、姜絲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兒、奶油炸糕”,老北京的“小吃十三絕”中便有豌豆黃的身影。
似金磚通透明亮,神秘卻又親民,那是一種歷練過的淺黃色。豌豆經(jīng)過浸泡去皮以及研磨冷凝切塊,實現(xiàn)形態(tài)轉化,在千磨萬擊之后頂著一抹遺世獨立的綿密,驚艷了時間,驚喜著味蕾。
挑一塊放入口中,只覺一陣清涼席卷而來,唇齒間的冷靜仿佛格外默契,期待著即將到來的清甜。接著便是那款款而至的豌豆香氣,在幾番修煉之后,豌豆不再剛強,香氣在舌尖緩緩縈繞,這種絲滑溫潤,宛若敞開心扉的老友在窗前燈下談著彼此的過往,喧嘩也好,低調(diào)也罷,故知之間的冷場,永遠只有恰到好處。可謂“一枚接一枚,不覺月黃昏”。
豌豆黃的清甜是舒適的,仿佛初解的春水在齒間融化,緩緩而過,落英繽紛,水流夾雜著過往的干草和初開的花瓣,用一泓清涼將好消息悄悄送達。而一枚枚討喜的豌豆黃若藏在剔透的冰塊中,便是“醉里乾坤大,冰鎮(zhèn)豌豆黃”,天地澄澈,只覺萬物可愛。
更可愛的是豌豆黃的形狀,舊時店家會將豌豆黃捏成小黃人,抑或是一只只呆萌的小黃鴨,小黃鴨在光滑的白瓷盤上一字排開,憨態(tài)可掬,甚是可愛。
和其他北京小吃一樣,豌豆黃也是帶著吆喝的,據(jù)說慈禧是因為聽了吆喝才將賣豌豆黃的小販召進宮,豌豆黃從此平步青云。但乾隆年間的宮膳確有豌豆黃的記載。
走出小店,雨已經(jīng)小了許多,紅彤彤的燈與路上的倒影相依偎,讓北京的夜明亮又浪漫,正如豌豆黃是淺淺的喜歡,是難得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