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辦公用品市場規模1.6萬億。企業辦公用品市場是規模巨大的B端市場,國內大辦公用品市場包括辦公家具、設備、文具耗材、禮品卡券等細分市場。
2016年我國辦公家具行業實現產量3.2億件,按每件均價500元測算,辦公家具市場規模約1600億;2016年我國人口13.8億,估算人均文具耗材消費額約為15/月,以此推算2016年文具耗材市場規模為2484億。
辦公家具市場及文具耗材市場在大辦公用品市場的份額約為25%,由此推之,2016年大辦公用品市場規模1.6萬億,預計未來3-5年CAGR約9%,到2022年,大辦公用品市場規模預計達2.7萬億。
關注樂晴智庫,看深度行業報告(公眾號ID:lqzk767,網站:www.767stock.com)
目前市場上的產品種類主要有四類:設備(65%)、文具耗材(15%)、禮品卡券(10%)和辦公家具(10%)。此外,考慮到***和央企對MRO(維護、維修、運行)類產品的需求逐步加大并將其加入集采包,國內辦公用品集中采購市場規模將達到3-4萬億。
行業模式:直銷經銷兩大渠道,集中采購成趨勢辦公文具行業整體可以劃分為直銷和經銷兩大渠道,辦公文具企業在產業中主要發揮平臺的功能(即大部分商品通過代工、采購所得)。
直銷模式是指辦公用品企業以定向營銷、直營店、電子商務等方式實現直接銷售,在我國主要體現為向***機構、大型企業等大客戶銷售產品;經銷模式:辦公用品企業通過經銷商銷售至零售終端,最終間接地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企業不直接面對消費者。經銷是目前國內比較普遍的辦公用品銷售模式,而直銷渠道則對供應商的綜合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辦公直銷是B端客戶辦公用品采購的主要渠道,B端大型企業至關重要。從2013年開始,***及央企從協議供貨方式向集中采購方式轉變,***采購陽光化、透明化帶動了大型國有企業做集中采購,中型企業也正從專職人員自主采購的模式向集約式采購發展。在此背景下,小型供應商因資質問題逐漸失去競爭力,可能會選擇成為辦公直銷龍頭的落地服務商,行業集中度提升。以科力普為例,***及事業單位、央企和超大型企業、大型企業占比達到75%-85%之巨,利潤空間同樣可觀。
競爭格局:4大供應商類型,市場非常分散從供給-需求方面來看,我國辦公用品市場上有四類供應商,分別對應三類直銷市場。其中國際巨頭和國內龍頭在***及大中型企業采購市場上占據優勢,但中小型品牌在大量的小微企業市場中也可以以區域性及多樣性占據優勢。
與成熟的歐美文具市場相比,我國文具行業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消費者對產品設計、質量等多方面的需求面臨升級,同時文具行業整體規模較小,集中度較低,以2014年規模以上辦公用品生產企業主營收入近1000億元測算,晨光、齊心、廣博、真彩辦公用品合計僅占2%,與美國2016年辦公用品及零售TOP2(史泰博、歐迪)合計81%的占比差距極大,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拓整合的潛力很大。
發展趨勢從B端來看,目前還處于資本投入階段,后續盈利逐步提升:
1、行業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市場開拓整合潛力大
我國服務業的高速發展勢必會創造出大量的辦公室崗位,繼而產生較大的辦公用品需求。再者,目前辦公用品市場集中度低,隨著***、央企等B端大客戶陽光化采購的推進,行業龍頭擁有極大的潛在客戶群體,未來業績有望維持高速增長;同時由于行業Top在開發并維持大客戶群體方面的突出優勢,行業集中度也將大幅提高。
2、資本投入需求大,壓制盈利能力
由于B端業務對服務能力的要求高,因此龍頭需要實現倉儲物流系統建設、終端服務網絡下沉等,換言之,收入端持續高增長,也就要求龍頭同時投入大量的資本進行配套建設,這將導致盈利水平短期內將處于低位。
3、規模效應釋放,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提升
中長期來看,規模擴張,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另一方面分攤前期資本投入所帶來的費用及成本。(報告來源:華創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