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園植寶#
在我國遼寧、山東至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的田邊、溝邊、撂荒地上生長著一種金絲桃屬低矮草本,其植株矮小,葉對生,花瓣黃色或白色,人們常叫田基黃或地耳草,具有藥用價值。今天我就談談這種植物的一些情況。
一,地耳草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位置
地耳草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于《海南植物志》;它的別名很多,多地叫田基黃;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斑雞窩;在浙江叫小元寶草、四方草、千重樓;在江西和四川叫小連翹;在廣東叫和蝦草、雀舌草;在廣西叫上天梯;在江西叫犁頭草;在四川叫小蟻藥、小付心草、小對葉草;在云南叫八金剛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地耳草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遼寧、山東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通常生長在田邊、草地、溝邊、撂荒地上。
3,外形特點
一是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度在45公分以下,莖單一或稍簇生,直立或匍地生長基部生根,莖有四縱線棱。
二是葉對生,葉片小,無柄,卵形、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2-1.8公分,葉邊全緣,基部抱莖,表面綠色,
背面淡綠或蒼白色。
三是花黃色或白色,雄蕊5-30個,不成束,花藥黃色,3-5月開花;
蒴果圓柱形或圓球形,6-10月結果。
二,地耳草的主要用途
地耳草的全草藥用,
其味苦、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滲濕利水、消腫止痛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肝炎;主要含有黃酮、黃烷醇類、間苯三酚類衍生物等有效成分。藥用時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