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豆蔻。古人稱十三四歲的少女為“豆蔻年華”或者是“豆蔻之齡”,就是說的這個豆蔻。有含苞待放之意,寓意少女妙齡。豆蔻可并不僅僅是成語出處,還是一味很好的化濕藥。
豆蔻是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實,因此又叫白豆蔻。主要產地并非我國,目前主要產自東南亞地區,例如泰國、柬埔寨、越南等,我國內則以云南、兩廣地區為主。豆蔻當秋季果實由綠色轉變成黃綠色之時采收,曬干生用即可。用時需將其搗碎,與上文砂仁一般。
豆蔻味辛,性溫,主要入肺經、脾經、胃經。其主要功效是: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化濕行氣,主要化解中焦脾胃之濕邪,當濕邪困阻脾胃中焦時,便會導致出現胃脘部脹悶不適,甚至是泄瀉,脾受濕邪困擾,則運化無力,此時取豆蔻、白術、人參等組成“白豆蔻丸”化濕行氣,濕邪得以化解,則中焦脾胃各司其職,運化有序。
溫中止嘔也是豆蔻的功效。豆蔻能夠行氣寬中,性溫能夠溫胃養胃,尤其適合寒濕阻胃出現的嘔吐,單獨使用時將其搗成粉末服食,也可以配合藿香、半夏等入藥煎服。
豆蔻同砂仁類似,均屬于辛散芳香之品,煎煮時宜后入,以免藥效揮發散失。另外,豆蔻屬溫燥之品,能驅寒濕之邪,但是同時也容易耗傷陰液,因此陰虛血燥者應慎用,避免誤傷陰液。
本文旨在科普中藥的功效,并不推薦隨意使用,若有需要,請至正規醫院,遵醫囑用藥,切勿隨意擅自服食藥材。
喜歡中醫的小伙伴們,別忘了點點關注、轉發,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