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主人一聽到犬瘟熱,就嚇得不行,感覺狗狗跟一只腳踏進了鬼門關一樣。因為幼犬的致死率高,犬瘟熱確實讓很多主人害怕。不過現在的幼犬都有接種核心疫苗,核心疫苗共針對三種疾病,犬瘟熱、犬細小病毒以及腺病毒兩型。犬瘟熱的流行率已經大大降低,但仍時有發生,而且每次都能讓主人既燒錢還傷心。最多的情況就是,主人買了星期狗,接回家之后發現狗狗得了犬瘟。但要是主人發現得早,及時送狗狗到醫院治療,細心照顧的話,狗狗康復的機會很大。
犬瘟熱的傳染性有多強?一般常見動物都有瘟熱的傳染性疾病,在貓有貓瘟,在豬有豬瘟,在牛有牛瘟,而在狗也有,稱為犬瘟熱,或俗稱犬麻疹。跟古時候說的瘟疫差不多,雖然由不同的病毒引起,但卻都是同樣引起動物大規模的傳染病,所以稱之瘟病。犬瘟熱由犬瘟熱病毒所引起。犬瘟熱病毒休眠期可長達6年,非常頑強,只要一個地方有狗狗感染病毒,基本上全部的狗都難逃被傳染。有些醫院接收了犬瘟熱的小狗,之后都得用漂白水加火烤才能徹底消毒。但一些狗販子可不會這么上心,根本不會徹底消毒,所以導致了后面的狗狗都會患上犬瘟熱。所以,如果一個寵物店里面,有人買到了患有犬瘟熱的病狗,最好就不要去購買,因為里面可能犬瘟病毒沒被徹底消滅,狗狗感染的幾率比較大。
犬瘟熱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主要經由空氣傳染,這就造成了即使狗狗不出門,也可能會被感染。所以如果剛到家的幼犬還沒有打疫苗,最好不要帶小狗去接觸其他狗,很容易生病。
主人要看狗狗這些癥狀,區分感冒和犬瘟熱!犬瘟熱會導致多種身體器官的激烈反應,包括腸胃、呼吸道、大腦和脊髓。
犬瘟熱可以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在癥狀上可以大致分成三種類型:
第1類是腸胃型,食欲不振、嘔吐、拉稀、血便及嚴重脫水,但狗會間歇性發燒,主人不容易發現;
第2類是呼吸道型,可看到狗有鼻水眼屎,咳嗽、打噴嚏等類似感冒肺炎的癥狀;
第3類是神經型,常見全身性痙攣,雖然少見但病毒會直接影響腦神經,發病時很難救回來。
其實狗狗感染犬瘟熱,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癥狀,就是腳墊硬化。很多主人現在學聰明了,會先帶狗狗去醫院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得犬瘟熱。這種測試出來是會有錯的,雖然檢測的試劑準確度很高,但如果病毒是在潛伏期,就很難測出來。就會出現狗狗做完檢查之后,可能隔幾天發病的情況。其實主人可以摸摸狗狗的腳墊,如果感覺腳掌變硬變厚,那就要盡快就醫了。
因為犬瘟熱有4天左右的潛伏期,一開始的時候,狗狗會流鼻水、咳嗽和堆積眼屎,所以不少人誤以為是狗感冒。前期時狗狗的食欲和精神可能沒有變化,所以一些主人會比較大意沒有去管,接著狗狗就會開始發燒。狗狗體溫高達40攝氏度以上,然后幾天后又開始好轉,接著又開始發燒。第二次發燒的時間比較長,病情會進一步惡化,狗狗凈勝時好時壞,怕冷顫抖,鼻水和眼屎會變成膿狀。接著身體各部分器官的反應會越來越明顯,直到狗狗死亡。
犬瘟熱的治療對癥下藥:一定要先退燒,再并用抗生素,防止狗狗二次感染。狗狗犬瘟熱的癥狀有很多,嘔吐、拉稀、咳嗽、咳血等,醫生會選用特定的藥物減輕狗狗的癥狀。同時最好給狗狗打點滴,因為這只狗狗大多都吃不下,身體營養跟不上,有的狗狗拉稀過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適當的輸液,可以有效促進狗狗的新陳代謝,讓狗狗身體抵抗力更好。
犬瘟熱最重要的是主人不要放棄,讓狗狗過得舒服,它們才能更好跟病毒做斗爭。所以要經常幫它們擦鼻水和眼屎,還要想辦法讓狗狗吃飯,這樣才有充足的營養。
怎么預防犬瘟熱?預防的第一法寶,就是給狗狗打核心疫苗,這是最簡單方便的***。幼犬疫苗通常首先在大約6到8周大接種第一針,然后每3到4周接種一次,直到大約4個月大。幼犬第一針疫苗,因為有母體抗體的干擾,所以效力往往不高,需要再補第二劑,這時建議還不要帶出門。另外第一針疫苗效力的產生是在施打二周后達到最高,如果這之前感染到犬瘟熱病毒,也有可能因為抵抗力不夠而感染發病。所以疫苗一定要打!打疫苗就是給自己省錢,不然狗狗生病犬瘟細小一下子可能就幾萬醫藥費。之后還要定期給狗狗注射疫苗。
犬瘟熱流行期是在冬天末期春天初期的時候,如果主人在這時候接幼犬回家,一定要多加小心,注意觀察小狗有什么異樣。狗狗沒有打全疫苗之前,盡量不要帶狗狗出去玩接觸狗群,其他狗狗可能都是打了疫苗有抗體,而遭殃的就是你家沒打疫苗的小狗。
科學養寵,上巨小萌。每天不間斷養狗知識解決你的疑惑,幫你更好養狗。#好好寵它#
MichaelR.Lappin.InfectiousDiseases.In:RichardW.Nelson,C.GuillermoCouto,ed.SmallAnimalInternalMedicine.4thed.Mo***yInc.,Missouri,U.S.A.,1336-1338,2009.
P.J.Quinn,B.K.Markey,M.E.Carter,W.J.C.Donnelly,andF.C.Leonard.Paramyxoviridae.In:VeterinaryMicrobiologyandMicrobialDisease.BlackwellInc,Oxford,384-385,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