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為西部地區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西部地區各省區也積極行動了起來,推動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陜西人均GDP大幅提高并保持快速增長。然而,在經濟上陜西仍屬于欠發達省份,在研發投入、企業創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受自身經濟發展的影響,陜西整體對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在重大創新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能力上,與發達地區具有一定差距。為充分發揮陜西科教資源優勢,補齊陜西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高嶺建議國家支持陜西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從國家層面統籌考慮區域科技創新發展布局,結合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科技資源等情況,傾斜支持陜西培育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創新平臺。
其次,支持陜西圍繞空天、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學等優勢領域,爭創國家實驗室,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過程中對陜西給予一定傾斜,在西安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再次,支持央企總部在西部地區、在陜西布局。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作為各行業的龍頭,央企落地對發揮總部經濟效益,帶動產業集群化發展,驅動傳統動能改造升級,加速新動能培育,促進就業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動西部地區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陜西高等教育資源富集、產業領域廣泛、科技實力雄厚、自然資源豐富,能夠為央企總部落地提供人才支持、產業配套、科技支撐和資源保障。
最后,支持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成為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是貫通落實***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推動陜西省科教優勢、人才優勢、創新優勢轉化為科技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的重要驅動器、發動機,陜西將把“秦創原”打造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平臺,將對陜西搶抓發展黃金機遇,加速“兩鏈”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更有利于發揮承東啟西、“一帶一路”樞紐節點的作用,統籌發展與國家安全需要,助力西部構建新發展格局。(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哲浩李潔)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