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的時候,一個叫黃蛉的考生,高考成績只有428分的他,卻因用甲骨文寫了一篇作文。,被既是985,也是211的四川大學破格錄取。
(黃蛉舊照)
那么,黃蛉后來過得怎樣呢?
黃蛉是四川綿陽南山中學的一名考生。
據說,黃蛉在讀高中時,他的語文老師蒲體超發現,他很喜歡研究甲骨文。蒲體超是一個甲骨文愛好者,他認為在當今社會,能去研究甲骨文的人已經寥寥無幾,所以他平時也會和黃蛉交流一點甲骨文的文化等。
2009年6月7日,黃蛉和其他考生一樣,走進了考場,開始考語文。
在寫作文之前,黃蛉想到蒲體超曾說過,由于高考卷子太多的緣故,老師在給作文打分的時候,往往會看個開頭,寫得出彩才會繼續往下看。
黃蛉想到自己已經復讀了一年,不能再浪費光陰了。所以他決定劍走偏鋒,用甲骨文寫一篇作文,以達到“出彩”的效果。
這份考卷還真難倒了閱卷的老師。老師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向閱卷組組長匯報了這件事情。考慮到高考作文又沒有規定不能用甲骨文寫,同時高考也是件嚴肅的事,最后他們請甲骨文專家來幫忙閱卷,才算搞明白黃蛉的作文內容。不過由于作文跑題,最終經過討論后,老師慎重地給出了6分。
高考成績出來后,黃蛉一共考了428分。這個成績,也只能上個專科學校或者高職。
不過,就在這時,黃蛉的甲骨文作文卻被人當作高考花絮,發到網上。
沒想到,這個帖子發出后,就立刻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而黃蛉也因此成為網絡紅人,并被大家封為“古文字達人”。
(黃蛉的甲骨文作文)
隨著媒體發酵,一些高校也開始注意到了黃蛉。
盡管他的成績只有428分,但是本著“特殊人才,特殊對待”的理念,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和西南財經大學某學院都表示愿意破格錄取他。
甚至,西南財經大學某學院表示愿意減免他的學費等。
不過,黃蛉認為自己對財經沒有興趣,所以最終選擇了僅是三本的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為了檢驗黃蛉的甲骨文水平,四川大學的考古專家,還專門對黃蛉進行了一次入學測試,盡管并沒有向外公開黃蛉的成績,但是專家對他給予了肯定。
黃蛉先是在錦城學院學習了兩年,由于該校沒有關于甲骨文的***,因此他在那里學的是漢語言文學。
在學校里,黃蛉算是知名人物。許多學生曾很好奇地問他,是否就是那個“甲骨文作者”,他都予以否認。就算有學生認出他來,他也總是謙虛地說他認識的甲骨文有限。
除此外,媒體記者在聽說他入讀錦城學院后,也紛紛到學校采訪他。這讓他覺得非常尷尬。在他看來,他只想靜靜地通過學習來研究甲骨文,而事實上,采訪卻成了常態。
為了能讓黃蛉在甲骨文上有更大的進步,四川大學領導經過討論,最后直接把他的學籍從三本的錦城學院,轉到一本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再次被破格升為一本,而且即是985又是211的大學,黃蛉再次成為話題人物。
很多學生對他的幸運表示羨慕,畢竟不用通過考試,就能得到了提升。這樣的教育機遇,簡直是千載難逢的。
還有人認為,學校能做到不拘一格選人才,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種進步。畢竟黃蛉研究甲骨文,本來就是稀缺人才。有他這樣的人傳承甲骨文文化,中國的歷史文明就不會被遺忘。
(何崝教授)
四川大學也特意為黃蛉返聘了已經退休的老教授何崝為他的導師,指導他進行甲骨文方面的學術研究。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何崝教授在教授黃蛉不久,卻向學校遞交了辭呈,表示他不愿意繼續做黃蛉的導師。他說,黃蛉為人浮夸好吹牛。他多次提醒黃蛉要潛下心來做學問,不要接受記者采訪,但是黃蛉卻表現依舊。
另外,黃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多次吹噓自己正在研究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像劉勰的《文心雕龍》等,并稱這是何崝教授所教。
何崝教授曾公開表示,他教黃蛉的,是先秦時期的文化及古代文字等方面的學識,從沒有教授他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同時,何崝教授還表示,黃蛉在甲骨文研究上,并沒有太多天分。在教授了他兩年后,他所掌握的甲骨文也只有上千個字而已。而如果教一般的學生,一年下來也基本上都能達到這個水平。
自從何崝教授離開后,學校里暫時沒有專門為黃蛉安排別的教授來給他開小灶了。
隨著媒體對黃蛉的關注慢慢減少,黃蛉的消息,也再沒有出現在網絡上。
轉眼已經過去了上十年,其間曾有網絡說,黃蛉差點被川大勸退,當然其中真偽已經不必考證。總之黃蛉的確是通過“甲骨文作文”,改變了命運。
不過由于他自身的缺點,最終沒能成為甲骨文方面的研究專家,這不僅是對支持他的人的辜負,也是浪費了高校的一個好資源,所以,川大的“特招”行為,還是值得反思的。
(參考資料:《甲骨文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