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婚現象使這些兒童新娘漫長的余生都在羞辱和歧視中度過。越來越多的“反對童婚”者,四處對孩子和她們的父母進行演講,以親身遭遇訴說“童婚”的殘酷和不幸。她們深刻的明白只有通過勇敢抗爭才能擁有新的目標、新的生活。
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一村莊舉行集體婚禮,13歲新娘Saraswati和他的16歲新郎Hemant。
印度中部中央邦,9歲女孩Mamta剛剛和14歲的新郎完婚。盡管印度法律規定女孩只有到了18歲才能結婚,然而童婚現象在印度許多地方都依然存在,當地警方對此毫無辦法。每年5月左右是印度舉行“集體童婚”的傳統節日,許多父母都在為10歲左右的年幼兒女張羅婚禮,有的“新娘”甚至還在吃奶,有的甚至是被父母抱在懷里完成結婚儀式的。
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一村莊,5歲小新娘Amlee和他的15歲丈夫。盡管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禁止童婚,但傳統及習俗使童婚在這些地區依然存在。三更半夜后,5歲大的內賈妮(Rajani)被從睡夢中叫醒,由她叔叔帶去結婚。在印度,兒童結婚是非法的,因此儀式常常在凌晨匆匆舉行。
盡管在尼泊爾的小山村早婚是常事,在傳統的婚傘和一乘抬著去新婚丈夫家的大轎上,16歲大的蘇妮塔(Surita)在離開她的家時,哀號著***。
印度自古就有嫁妝制,姑娘出嫁時娘家必須陪送大量的錢財。按照傳統,女方越小,男方索要的嫁妝就越少;男方越小,婚禮的開銷也越小。
圖片上的新郎已有40歲,他的相貌看起來比這一年齡還要大,而新娘古拉姆才剛剛11歲。因而在貧困家庭看來,讓自家孩子盡早結婚,是相當劃算的事。
圖片里的女孩年齡不超過十歲,而她的新郎也許有60歲。從女孩天真的笑臉上你無法知道這場婚姻背后的辛酸。
內賈妮和她的男孩新郎在圣火前結婚時,剛剛互相見面。按照習慣,年輕的新娘在青春期前應該住在家里,到第二次儀式時再把她交給她的丈夫。
內賈德·艾莉(NujoodAli)在10歲時逃離了辱罵她的、老得多的丈夫,搭出租車到了薩拉的法院。這個女孩勇敢的行為,和接著發生的劃時代的法律大戰,使她成為了婦女***的國際英雄。現在她已經離婚回到了家里,并重新開始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