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是一項戶外運動,如今喜歡釣魚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根據調查顯示,在各種垂釣活動中,在自然水域河溝里,野釣的群體最大。
因為野釣的樂趣在于,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竿是什么魚,并且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吸引著無數野釣愛好者。
近日,一位廣州男子在離家不遠處的河溝釣魚,卻意外釣起了一條疑似食人魚,嚇得都不敢用手去抓。那么,真是食人魚嗎?
(釣起的淡水白鯧魚因不認識以為是食人魚)
一、野釣遇到“食人魚”前幾天,家住廣州番禺區的釣魚愛好者阿宇,和朋友一起來到附近的河溝釣魚,由于河道內走水比較嚴重,所以就用海竿垂釣。
據阿宇說,由于垂釣的時候魚口比較少,所以就和朋友在岸邊閑聊,突然聽到系在魚竿上鈴鐺連續發出響聲,趕忙起身拿起魚竿,大魚上鉤了。
然而,這條并非很大,但力氣卻不小,用海竿都拉扯了好幾分鐘才弄上岸。這條魚咋一看,還以為是一條超大號的鳑鲏魚,不過魚嘴里卻長有鋒利的牙齒,所以誤以為是食人魚。
(這個顏色看起來的確有點像鳑鲏魚)
因此,嚇得他和朋友都不敢用手去抓這條魚,而任憑這條魚在岸上蹦跶,甚至看著魚跑了都不敢抓!阿宇以為自己釣到了食人魚,所以就將視頻發到了網上,卻得知并非是食人魚,而是一種叫淡水白鯧的外來魚種。
而網友看到后卻說:“辛好沒有用手去抓,因為這種魚的牙齒非常鋒利,能把魚鉤魚線都給咬斷”。另外一位網友則說:“前不久同事的手指都被咬傷了”。
(網友看到后熱評)
二、淡水白鯧魚會咬人嗎?淡水白鯧魚,原產于南美亞馬遜河流域,學名叫短蓋巨脂鯉,是食人魚的近親,與食人魚長得十分相似。不過,淡水白鯧魚卻是一種雜食性魚類。
在自然水域里淡水白鯧魚主要是捕食一些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等,同時也攝食一些水草、藻類等植物性食物。但,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淡水白鯧魚會出現相互吞食的現象。
(配圖:淡水白鯧魚)
根據淡水白鯧魚的習性來看,通常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因它的牙齒很鋒利,所以在抓捕淡水白鯧魚時一定要注意,因為被它的牙齒劃傷,或不注意被咬傷的情況還是時常發生的。
另外,淡水白鯧魚是一種大型的雜食性魚類,且生長的速度極快。一條淡水白鯧魚魚苗,當年最大可以長到2斤左右,而最大體格能生長到40多斤重。
(配圖:河流釣起的淡水白鯧魚)
三、淡水白鯧魚出現在河溝的主要原因淡水白鯧魚是一種適合養殖的經濟魚類,由于淡水白鯧魚具有生長快、抗病強、體格大,以及魚肉細刺少等優點,所以于1985年引入我國,并于2年后取得式養成功。
在當時,淡水白鯧魚是作為優質的水產養殖魚種推廣,但由于淡水白鯧魚是屬于熱帶性魚類,所以不耐低溫。當水溫低于12℃時,就會出現大面積死亡。
所以,淡水白鯧魚只能在廣東和廣西等亞熱帶地區養殖。原本待在養殖場里的淡水白鯧魚,之所以跑到了自然水域的河溝里,其主要原因是在養殖的過程中,管理不善所致。
而在雨季來臨時,連續的強降雨天氣,導致養殖場被雨水吞沒,而造成大量的淡水白鯧魚外逃,還有一種是人為的肆意放生造成的。因此,在廣州地區的河溝里,能釣到淡水白鯧魚屬于正常現象。
(阿宇和朋友看著魚跳也都不敢抓)
漁翁有話說:淡水白鯧魚雖然是一種可食用的魚類,但這種魚在自然水域的數量不能過多,但行程一個龐大的群體后,就會對本土魚種造成生存空間擠壓。
(配圖:如果被它咬一口估計不好受)
甚至還會對一些小體型魚蝦,構成滅絕的威脅。所以,漁翁建議各位釣友,在自然水域釣到了淡水白鯧魚不要放生,而是帶回家多放多放蔥姜。#釣魚##野釣##淡水白鯧魚#
淡水白鯧與食人魚的區別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