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疫情影響下,院線電影紛紛“云放映”,整個線上電影市場相當熱鬧。今年春節,抖音聯動頭條系全平臺上線了《囧媽》,率先打響院轉網的第一槍。嘗到甜頭之后,3月20日,頭條系再次全網首播院線電影《大贏家》。5月,又一部院線電影《空巢》選擇與短視頻平臺合作,10日起在快手短視頻平***家上線。
而視頻平臺方面,愛奇藝及騰訊已超前點映了《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春潮》這幾部院線電影,《女子監獄》等電影也宣告了線上首映的消息。
上述現象表明,疫情后時代,院線電影出圈走線上放映,正成為部分制片方的共同選擇。在視頻平臺加碼院線電影,宅家觀影人群基數龐大,有從業人員正在調整講故事的方式等情況下,院線電影線上放映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進一步豐富院線電影放映的渠道,并增加電影內容提供方觸達觀眾的方式。
視頻平臺加碼院線電影
8.5億用戶規模支撐電影版圖擴張野心
疫情影響下,抖音、快手、愛奇藝,這些視頻平臺紛紛加碼院線電影,表面上看是線下院線停滯,網絡平臺補位的產物,背后彰顯的其實是視頻平臺尤其是短視頻平臺強勢崛起下,由來已久的擴張電影版圖的野心。
從院線電影***到發行,快手均已參與在內。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9月11日,快手的運營主體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出現變更,新增電影發行、電影***。2020年5月8日,新注冊的“快手影視”官方賬號發布了第一條微博,宣布上線平臺首次合作并在線上發行的院線電影《空巢》。據了解,電影《空巢》由深圳市華浩影視有限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快手以外,今年在院轉網領域連下兩城的抖音,也已正式進軍影視產業。2020年3月24日,抖音文化(廈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電影和影視節目***、發行,演出經紀業務,文化、藝術活動策劃,文藝創作與表演等。
此外,抖音在電影宣發上頗下功夫。早在2019年4月,抖音與安樂影片、萬達影視、光線影業、阿里影業、新麗電影、英皇電影6家電影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實現電影在抖音上的精準化營銷的“視界計劃”。這一次,抖音的電影宣發模式在《大贏家》首播時表現頗佳,通過“云路演、云首映、云宣傳、云觀影”,整合并優化了整條電影線上宣發路徑。
最新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全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50億,較2018年底增長1.26億,占網民整體的94.1%;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7.73億,占網民整體的85.6%。
8.5億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構成了蓬勃發展的數字消費市場,也為視頻平臺擴張電影版圖的野心構成了有力支撐。對于平臺而言,眼下或許只是開始,視頻平臺在影視方面的布局可能會加速。
宅家觀影人群基數龐大
線上線下觀影并行不悖
電影依賴觀眾生存,行業活力由消費者賦予。院線電影線上放映能否常態化,觀眾態度有跡可循。
在我國,線上觀影人數龐大,付費模式接受度已然較高。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發展對策研究——觀眾觀影意愿調研報告》指出,七成以上受訪者有過線上付費觀影經歷,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線上付費是可以接受的。
在采訪中,一些宅家電影愛好者頻頻提及尋找資源的痛點,也流露出對線上新片上映的歡迎,“現在資源還是難找。如果我想看的電影有線上合法資源,沒有社交原因我就會在家看。”影迷平魚粥說。
此外,家庭影院普及度正在走高,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觀眾孟凡磊就在家里配備了投影儀、激光電視,他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去電影院越來越少。一個原因是,需要去電影院觀看的優質片子并不多,另一點就是,投影儀、激光電視所打造的家庭大屏幕的視覺效果已經類似于電影院了。”
疫情防控期間,觀影習慣的調整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深遠而持續的。《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發展對策研究——觀眾觀影意愿調研報告》稱,受觀眾觀影習慣由線下轉至線上、新片營銷宣傳活動暫停等因素影響,可以預見后疫情時期的長尾效應對電影觀眾消費群體將持續產生影響。
在疫情的沖擊下,觀影人群預期收入的減少,也將直接影響較長時期的線下觀影行為。上述報告指出,由于預期收入降低,大部分受訪者對2020年線下消費持比較謹慎的態度,預計線下影院觀影支出的減少比例達到59%。
當然,隨著疫情的趨勢好轉,觀眾紛紛調高影院觀影期待值。調查顯示,合計超過七成對影院觀影表達了較高的期待值,其中,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期待”,38%表示“比較期待”。
總體來說,比起在家觀影,影院觀影仍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就像觀眾Crystal所說,“我會去電影院看,在家也看呀,兩個形式誰也不耽誤誰。”觀眾謝敏購買了囊括優酷、愛奇藝、騰訊、B站、搜狐、芒果在內的市面上大多數視頻平臺的VIP會員,但他依舊會前往院線看電影,“我覺得在家看就是方便,看一些沒什么營養的片子;手機上看電影主要還是無聊時候的消遣;電影院看大片視覺效果好,而且很有氣氛,感覺好的電影還是會去電影院看。”
發行分層將成兩極現象
利好中小成本電影
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院線電影制片方對線上播映尚不看好或者謹慎觀望。其中,成龍主演的影片《急先鋒》的導演唐季禮的表態可以作為一個參照。
當初《囧媽》線上放映時,唐季禮就明確表態《急先鋒》不會考慮線上上映。“我們拍的時候就是一個大電影的格局,IMAX、中國巨幕、3D、4D版本都有,是在大銀幕上很好看的動作片。有的電影也許影院看和網上看差別不大,但《急先鋒》這種大場面大***的影片不太適合。”
對于電影“院轉網”現象,線上影視玩家的態度則更為積極而肯定。浙江年輪映畫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精準定位于網劇和網絡大電影,其董事長朱俊澎表示,“院線電影線上放映是一種正常的商業現象。每一個商業項目都需要利益最大化,選擇合適的渠道放映,可以減低風險和增加收益。”
“我們認為,未來可能出現一種‘兩極’現象。大片傾向選擇電影院,而中小成本電影也會考慮互聯網放映。”朱俊澎說。
“電影線上發行可能會帶來中國電影發行的分層。”首都師范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主任凌燕認為,“主流的大***電影可能會繼續走院線發行,而一部分中小成本、定制型或類型化的電影可能會選擇線上發行。”
杭州市電影電視家協會秘書長朱旭表示,電影多渠道放映現象由來已久,不同的是,現在新片選擇了線上首發。“線上電影放映肯定是一個正常的渠道,部分影片有保質期限制,而院線有排期限制,電影線上放映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
朱旭指出,一些質量很好的中小成本電影,曾苦等院線排期,或者出于宣發成本限制無法參與院線放映。“線上放映接受度高了以后,對這些優質的中小成本電影可能是一個利好,讓它們多了一種選擇渠道。”
回歸電影本體
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更適合院線放映
當記者詢問對院線電影線上放映這個新現象的態度時,資深院線人士、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趙軍用其撰寫的發表在“中國院線”微信公眾號上的《沒有電影院就沒有電影產業》一文回應。
趙軍在文章里,“二十多年前我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情人節檔期。那是專門為進口大片《情歸巴黎》而設計的‘浪漫情人電影夜’。那一夜每一對情侶都是在電影院門口的廣場憑票領取到一支鮮艷的玫瑰花然后踏進大廳的。”
“這場放映獲得了圓滿成功,而它就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情人節檔期的開始。我深知一部電影的技術、藝術和美學只有通過電影院才會真正打動觀眾。這就是一個電影院原教旨主義者的自白。”
對此,朱旭認為,現階段來看,在電影院里放映電影,才可以達到電影的最優結果。“從播出介質上看,不同介質呈現視聽語言不同。那么,為大銀幕而***的電影,從配備上來說,更適合電影院放映。”
“為什么要去法國盧浮宮看《蒙娜麗莎》的原作?為什么要去世界各大電影節在電影院里享受平時看不到的光影視聽?”電影制片人耿聰告訴記者,“回歸本體,從底層邏輯上講,電影是在用光影講故事。”
在耿聰看來,“雖然今天觀看電影形式日趨多樣化,在車上、地鐵上或其他任何空間,都可以用手機來觀看。但是520情人節你是選擇和女朋友在手機上觀看一部電影,還是去電影院做一場浪漫的夢?這就像你在IMAX影廳看3D《阿凡達》和在手機或電腦上看《阿凡達》,撞擊心靈的感受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電影產業或增新體系和標準
有從業人員正在調整講故事的方式
具備編劇、導演雙重身份的周智勇認為,院線電影線上放映“百分百會成為一個趨勢”。他指出,新的時代誕生新的東西,從戲劇、電影、電視到如今的互聯網電影,文化消費產品出口的形式總是越來越豐富。同時,“4K、8K,5G、6G,家庭院線、耳機、VR/AR,技術的進步使更私有化的觀影習慣成為可能。”
凌燕指出,電影線上放映肯定不會取代院線放映,但也是疫情以后影視行業寒冬下的一個契機,可能會帶來中國電影格局的改變,并利好中國電影產業。“今后,可能會有更多的視頻平臺從***階段開始就直接參與到電影的生產體系中,這樣最終的成品會更適合線上發行。”
周智勇表示,“《囧媽》選擇線上放映是在當時未知的情況下發生的事,如今在線上放映成為已知的情況下,整個電影產業的生產***和發行環節可能會形成一套與之適應的體系和標準,比如在投資、講故事方式、***、宣發等維度上做出調整,從而更接近一個產業態度。”
周智勇告訴記者,除了一部分講究視聽環境的電影,更多電影在講人物和故事。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在哪種媒介上放映并沒有那么重要,網絡平臺放映可能會加速故事的抵達。“那么,我也在調整和思考,怎么通過線上放映尋找到適合的觀眾,創造出觀眾在家里‘邊做菜邊看’的電影。”
院線電影線上放映也引起了網絡大電影、網劇***方的“警覺”。朱俊澎表示,“當院線電影下沉到線上市場,對網絡大電影也是一個沖擊,我們不得不深度耕耘產業,進一步‘精致化’產品品質。”
商業模式仍待探索盜版問題不容忽視
對電影***方來說,線上放映的商業回報,其實是影響放映渠道的決定性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制片方要取得商業回報,依靠的是平臺方支付的版權費,或單點付費分賬。
版權費方面,目前已知的僅有《囧媽》個案。今年率先轉網的《囧媽》,被字節跳動以6.3億元的價格買斷,在網上免費播放。
付費分賬方面,《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春潮》開啟了院轉網電影在網絡平臺付費點播上的探索。據了解,《肥龍過江》與愛奇藝的合作是“保底+分賬”的模式,用戶觀看全片需要付費點映,會員6元,非會員12元。
有制片方告訴記者,“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將資金成本無限放大。目前院線電影線上放映,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在資金回籠方面的迫切需求。但這種商業模式和回報究竟如何?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在院轉網電影案例較少的情況下,網絡電影分賬情況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指標。最近,網絡電影分賬能力的走高引發外界關注,越來越多觀眾對線上觀看電影的接納度和購買能力都在與日俱增。《網絡電影用戶洞察——2020年Q1中國網絡電影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網絡電影票房創新高,TOP30共分賬4.3億。其中,票房超1000萬的影片達23部,較去年同期增長188%。
“一方面,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量增加,導致觀影人數上升;另一方面,網絡電影產品品質增加,導致付費人數增加。”朱俊澎表示。
要做電影的線上付費,盜版問題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電影制片人耿聰認為,討論商業模式其實核心在于人性。“放在一個歷史維度下去看,從錄像帶、VCD、DVD發展至今,有多少人看的盜版?又有多少人花錢買的正版?我就親眼看見一個電影節獲獎導演買了自己影片的盜版碟,親自簽名給自己的影迷,正版還買不到,盜版質量還很好,還收錄了導演的采訪。這是我們經歷的一段魔幻現實觀影歲月。”
采訪中,耿聰也向記者提問,“現在七成以上觀眾有過線上付費觀影經歷,我和你都是這其中之一。但是現在網上電影一出來,盜版就有了,那么,左手點開網頁是花5元或10元要買的正版電影,右手打開一個網頁就是免費的盜版資源。這個時候,有多少人選擇向左走?又有多少人選擇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