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道是滄桑,“滄桑”是什么意思?
“滄桑”本意是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就是巨變,翻天覆地的變化。主席作此詩,為何會在末句感嘆人間正道是滄桑呢?理解一首詩,先了解時代背景。
《七律·人民***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題解詩題《人民***占領南京》,這一事件發生在1948年9月到次年1月,***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共殲滅國軍百萬余人。這時候國軍慌了,必須要阻止***南下,于是以“和平”為幌子,扔出了“和談”的煙霧彈,當時國內外也有很多人鼓吹“南北分治”。
這怎么可能呢!國土不可分割!
1949年元旦,主席發表了著名的《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向全國、全世界莊嚴表明中國***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決心。
4月20日,國軍全線潰敗,并拒絕簽署《和平協定》。21日,主席和朱總司令共同簽發《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的獨立和完整。”
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千里戰線突破了國軍的“長江防線”,23日午夜,***成功占領南京。
勝利的消息傳到北京,主席早上一睜眼,就得到了這個好消息,老人家坐在藤椅上,讀完了《人民日報》,然后回到屋里,寫下了這首《七律·人民***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首句,以“鐘山風雨”起筆,鐘山代指南京,諸葛亮曾對大魏吳王孫十萬說: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以蒼黃結,蒼黃有兩種解釋,一是慌張、匆忙,二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墨子》有云:
“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這句詩中,蒼黃指事發突然。
第二句,僅以開頭“百萬”二字,就把***南渡的氣勢、行軍的神速、攻勢的猛烈描寫得淋漓盡致。
首聯二句,實為倒裝,是先有了“百萬雄師過大江”,才會有“鐘山風雨起蒼黃”。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頷聯,“虎踞龍盤”是回顧歷史,南京是六朝古都,接著說“今勝昔”,今日之南京,掌握在人民***的手上,豈不是更加雄偉壯麗嗎?
戰爭時期,南京這座帝王宅,可謂是千瘡百孔,但從今以后,這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是激昂慷慨、振奮人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孫子兵法》云:“窮寇勿追”,但主席偏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主席是逆兵法而行之嗎?不是。兵法是死的,戰爭卻是瞬息變化的,如果把兵法讀死了,就如趙擴、馬謖之流,會錯失戰機。主席這里用“宜將”二字,正是他對戰爭局勢的洞察,和決定的果敢英武,所以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不可沽名學霸王,指項羽。主席以史為鑒,借鑒歷史的教訓——鴻門宴時,不殺劉邦,形勢大好之時,又要衣錦還鄉,不肯繼續“革命”,這是項羽沽名的表現。
頸聯這兩句,一正一反,典故用得非常巧妙,內涵豐富的哲理,是全詩的靈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了詩鬼李賀名句,李賀是因為金銅仙人被毀,而發出了對命運的感慨。主席借用這一句,表明天地萬物運行不息,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任何人或事,哪怕是老天爺,也逃脫不了社會規則、萬物規律,而老蔣家,所行之事乃是倒行逆施,豈有不敗之理?
最后,“人間正道是滄桑”,既是對自然規律的總結,更是對“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總結,人間正道,終將戰勝倒行逆施,新南京、新中國,除舊布新、百廢俱興,這將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國家、對百姓,皆如是。
感謝主席,感謝為新中國拋頭顱、撒熱血的每一位戰士,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