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當李延年以他那柔婉靚麗的歌喉唱完這一首《佳人曲》,漢武帝劉徹聽完,先是贊了一聲:“好!”隨即悵然若失,落寞道:“正像歌中所言,此等佳人,世間罕有,又到哪里去尋覓呢?”
席間的平陽公主緩緩起身,道:“這樣的佳人,世間當然有,不是別人,正是歌者李延年的妹妹。”
平陽公主令李夫人出來拜見,武帝大喜,這豈止是佳人,簡直就驚為天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夫人嫣然一笑,武帝立即傾倒。
與其說這是一場曼妙的艷遇,不如說又是一次平陽公主的精心安排。
一、傾世佳人
多年以前,平陽公主曾為弟弟漢武帝引薦衛(wèi)子夫,如今衛(wèi)子夫已貴為皇后,只是青春流逝,容顏漸老,武帝對她依然尊重有加,卻不再寵愛。
平陽公主想為弟弟再薦佳人,她想到了李延年年輕貌美的妹妹,于是就有了那一場驚艷絕世的邂逅。
李家世代為倡,李延年和妹妹皆能歌善舞,容貌俊秀。李延年不知因何事犯法,被處以宮刑,在“狗監(jiān)”任職,因為精通音律,被漢武帝賞識。
當時,古代的禮樂制度,因為戰(zhàn)國及秦朝時期天下大亂而失落,漢武帝時期,天下和平,國家昌盛,于是重建國家禮樂機構,李延年被封為“協(xié)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家的樂器。
李延年憑著自己的音樂天賦,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曲,并親自演唱。他原本就生的清俊風雅,遭受宮刑之后,歌喉更加柔美清麗,舞姿更加嫵媚多姿,深得武帝寵愛。
但李延年知道武帝喜歡“男風”,也更加喜歡絕色的女子,于是在平陽公主的幫助下以一曲《佳人歌》,把妹妹送到了武帝的懷抱里。
李夫人俏麗的身姿,曼妙的舞技,翩翩如嬌花照水,綽約似仙子下凡,一下子抓住了武帝的目光。
從來“只聞新人笑,哪得舊人哭”,這位李夫人成了繼衛(wèi)子夫和王夫人之后的未央宮新寵。
只是,惜哉,佳人自古薄命,李夫人盛寵之下,很快懷孕,生下兒子沒多久,就一病不起。
漢武帝非常心痛,每次去探望,李夫人都用錦被蒙住頭,拒不相見,只辭謝道:“妾長久臥病,容顏憔悴,不可以見陛下。希望將幼子和兄弟托付給陛下。”
漢武帝說:“夫人病已膏肓,恐難以痊愈,讓我見一面再囑托后事,豈不是更好?”
李夫人說:“婦人容貌未曾修飾,不可以見君父。妾不敢以輕慢懈怠的態(tài)度見陛下。”
漢武帝說:“夫人如見我一面,將加贈千金的賞賜,且授予你兄弟們尊貴官職。”
李夫人說:“是否授予官爵,都在陛下,不在于見妾一面。”
漢武帝再三請求,堅持要見李夫人一面,非要揭開被子,李夫人趕緊轉過臉去,掩面而泣。漢武帝無奈,怏怏而去。
前來探病的姐妹們聽說此事,問李夫人:“夫人想將皇子和兄弟們托付給皇上,更應該當面請求皇上,為何反而不見呢?”
李夫人答:“我之所以不見陛下,正是為了能更好地托付兄弟之事。我因容貌美好,以微賤之身得到寵愛。歷來以美色侍人者,色衰而愛馳,愛弛而恩絕,陛下之所以念念不忘來看我,正是因為我平時容貌姣好,如今我容貌已毀,顏色非故,陛下若見到,必然心生厭棄,又怎會看顧兄弟們呢。”
不久之后,李夫人病故,漢武帝始終沒有見她最后一面。
二、相見不如懷念
李夫人去世后,漢武帝日夜思念,春去秋來,階前落葉翻飛,睹物思人,漢武帝想起李夫人的翩翩舞姿,傷感地寫下一首《落葉哀蟬》:
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
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于重扃。
望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
漢武帝命人畫了李夫人的肖像,掛在甘泉宮,漢武帝對著畫像,想象李夫人的音容笑貌,悲痛不止,親自寫下一篇《李夫人賦》:
美娟娟以修嫮兮,命勦絕而不長。
飾新宮以廷佇兮,泯不歸兮故鄉(xiāng)。
……
思若流波,恒兮在心。
此賦是歷史上第一篇“悼亡賦”,漢武帝身為帝王,后宮佳麗三千,真正動心傾心的也不止一個,但能讓他真摯悼念的,大概只有李夫人一人。
但是僅僅看著畫像還不夠慰藉漢武帝對李夫人的思念,他聽說方士李少君善“招魂術”,便趕緊把他找來,為李夫人招魂,以再賭她的芳姿。
李少君在宮室內設下九華帳,在帳內焚香祝禱,一時間煙霧繚繞,縹緲間,漢武帝依稀看到紗帳后一美人身影,正是朝思夜想的李夫人。
漢武帝走上前想進帳內和李夫人一敘別情,誰知,就在他伸手揭?guī)r,李夫人飄然而去,展眼消失了。
美人得而復失,漢武帝想著李夫人的倩影,思念更甚,隨口吟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跚跚其來遲。”
三、佳人難再得
無論如何思念,李夫人終究是不能復生了,漢武帝深記她的囑托,封李夫人的兒子劉髆為哀邑王,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李氏一族及親戚都受到封賞,一時顯貴。
試想,如果李夫人不是年輕早逝,而是像衛(wèi)子夫那樣活到暮年,容顏衰老,也必然會漸漸失寵。
再假如她不是冰雪聰明,深諳帝王之心,病重之時,在武帝面前面露病容,形容污穢,武帝又怎會對她的美貌念念不忘?
日本作家吉田兼好在《徒然草》里寫道:“在不能常住的世間,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
李夫人的生命在最美好的時刻,戛然而止,把她最美麗的容顏永遠留在了漢武帝的心里,也永遠留在了中國的文學史上,無數文人騷客為她賦詩作詞,爭相贊美。
班固《漢書》稱贊她:“實妙麗善舞。”
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寫盡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絕世愛戀,殊不知,他筆下的《李夫人》更加哀婉動人,令人讀來,為之惻然:
漢武帝,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未已,甘泉殿里令***。
丹青畫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藥,玉釜煎煉金爐焚。
九華帳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彷佛平生貌,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臺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馬嵬坡下念楊妃。
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多情善感的李商隱也曾寫下《李夫人歌》三首: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
慚愧白茅人,月沒教髻替。
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
獨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
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波割。
清澄有馀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
不知瘦骨類冰井,更許夜簾通曉霜。
土花漠碧云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李夫人病已經秋,漢武看來不舉頭。得所濃華銷歇盡,楚魂湘血一生休。”(唐·王駕《惆悵詩》),相見不如懷念,雖然佳人難再得,但李夫人把她瞬間的美在漢武帝心里活成了永恒。
-作者-
水云初靜,閑來無事讀書,心有所感寫文。愛詩詞,更愛《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