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市花評選,至今已經讓至少200個城市擁有自己的市花。像北京市市花是菊花,天津市市花是月季、上海市市花是白玉蘭、而廣州市市花則是木棉花……
那問你一個問題,武漢的市花,是______?
正確答案是:梅花!
1984年,武漢開展市樹市花評選活動,梅花與荷花、蘭花、桂花、菊花、臘梅、紫薇、石榴、梔子、杜鵑共同競爭市花之名,梅花以超高人氣拔得頭籌,成功當選武漢市市花。
武漢不是櫻花最有名么,荷花也是武漢夏日一張靚麗的名片~市花為什么是梅花呢?
武漢向來有“新花城”的名號,春天能看櫻花、油菜花、杜鵑花;盛夏可賞荷花、薰衣草、格桑花;秋季又到了和金菊、紅葉親密接觸的時節;百花凋謝的冬季,東湖梅園則可以輕嗅滿園梅花的清香。一年四季,花期不斷,梅花憑什么擊敗眾多花仙子,成為武漢市花呢?
我國是世界梅花起源之地和栽培中心,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而梅花以其花香濃郁、花期早等特性,居中國十大名花之首。湖北又是梅花的故鄉之一。唐宋時期植梅在武漢地區已很盛行,明清時黃鶴樓附近梅花從植成林,漢陽梅子山也以梅花為主,解放前后武昌洪山一帶一直有種植梅花的民間習俗,稱為“瓶插梅花迎新春”。
由此可見梅花是武漢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的鄉土花木。
在我國文化中,梅花還呈現出獨特的魅力。例如在我國歷代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中,梅花的魅力就得到了深刻的發掘。
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梅花》中“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詩句,就展現了梅花不懼嚴寒、挑戰逆境的魅力;宋代詞人陸游《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詞句,就展現了梅花香氣悠長的魅力;宋代詩人盧梅坡《雪梅》中“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詩句,就展現了梅花色彩和香氣的魅力;偉人***《卜算子·詠梅》中“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詞句,就展現了梅花謙遜的人文品質魅力……當然,梅花在我國繪畫、攝影、歌曲等多種藝術作品中,其魅力也有非常精彩的展示。
由此,梅花為何能被選為市花有了答案:
梅花具有傲霜斗雪、凌寒綻開的風骨;武漢的梅園在規模和研究上都在全國名列前茅;湖北自古就是梅花的故鄉。在小編心中,這三點并不是梅花入選為武漢市市花的全部原因,她沒有菊花那樣婀娜多姿,沒有月季那樣絢麗,沒有牡丹那樣富貴,沒有米蘭花那么淡雅,但她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這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給人以拼搏奮進,英勇頑強的精神啟迪。
“市樹、市花的故事”序列前兩篇
我們講了水杉的市樹之路
這一路,水杉走的并不順暢
而人們愛梅花,更愛栽培梅花
那她在武漢的市花之路又是怎樣的呢?
▽▽▽
20世紀80年代以來,梅花在武漢的園林建設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黃鶴樓下建立了占地約13畝的梅園,漢口青年路分車帶曾經以梅花為主要花卉,各公園、廠礦、企事業單位紛紛在園林中布置梅花。
1991年3月在東湖磨山梅園成立了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搜集培育了200多個梅花品種,建立了“中國梅花品種資源圃”,使武漢市成為全國梅花品種最多最好的城市。
東湖梅園
東湖梅園創建于1956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名勝區磨山景區南麓,目前面積已擴大到800余畝,種植了300多個品種2萬余株梅花。是我國江南四大梅園之一,是全國著名的賞梅勝地。
雖說如此,但市花梅花和市樹水杉一樣,其栽植數量并不多,城區共栽植梅花1.23萬株,約占城區樹木總數的1‰,可謂是極少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公園、風景區和少數單位栽植,無論從栽植數量還是栽植范圍,都很不夠。
市花的推廣應用還任重而道遠。
市樹市花能夠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和地域特征。還能夠有效地推進城市的文化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人們的城市歸屬感和自豪感。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我們有必要認識我們的市樹市花,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
梅花寒冬綻放
眼下正是盛夏時節
看完這一波圖
你感受到沁心的涼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