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語經常會錯用同音字或近義詞。還有就是容易望文生義,看著相似,其實意思完全不同,這類錯誤出現頻率非常高,下面列舉一些。
中高考常用成語辨析
1.按部就班vs循序漸進
【釋義】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達中性或者消極的感***彩。
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達中性或者積極的感***彩。
【誤用】學習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按部就班,逐漸提高的過程。
【糾錯】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漸提高”的過程,并不強調按照一定的步驟,而是逐漸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漸進”要比“按部就班”更為恰當。
2.八面玲瓏vs面面俱到
【釋義】八面玲瓏:側重指為人處事圓滑事故,通常表達消極的感***彩。
面面俱到:側重指每個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個細節都予以充分考慮,通常表達中性或積極的感***彩。
【誤用】他做起事情來八面玲瓏,你就放心地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吧!
【糾錯】句中“八面玲瓏”的感***彩過于消極,與全句的感***彩不搭配,因此應該改用“面面俱到”一詞。
3.白駒過隙vs時光荏苒
【釋義】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飛快,就像駿馬越過像縫隙一樣短的距離一樣,提醒人們要珍惜每一寸光陰。
時光荏苒:“荏苒”即漸漸的意思。指時光一點點流逝,漸漸過去。
【誤用】數學考試的考場上一道題目難住了我,時光荏苒,幾分鐘后這道題目還是解不出來,沒辦法我只好放棄這道題目。
【糾錯】句中提到幾分鐘后意味著時間很短,過得飛快,因此不能用“時光荏苒”。
4.百依百順vs唯命是從
【釋義】百依百順:別人怎么說就怎么做,側重指由于感情上的愛而表現出來的順從。
唯命是從:不管什么樣的命令都聽從,側重指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常表達消極的感***彩。
【誤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種整天圍著領導轉,百依百順只知道拍馬屁的人。
【糾錯】句中要表達的是拍馬屁的意思,所以選用“唯命是從”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極的感***彩。
5.博聞強識vs見多識廣
【釋義】博聞強識:側重指人的見聞廣博、知識面廣、記憶力強,書面語色彩較強。
見多識廣:側重閱歷豐富、很有經驗,帶有較強的口語色彩。
【誤用】老李去過的地方太多了,這使得他博聞強識,什么活計都能攬下來。
【糾錯】老李的經驗都是來自于實踐當中,所以通常用“見多識廣”來表達,而“博聞強識”則多指來自書本的知識,不適合用于此句中。
6.不負眾望vs不孚眾望
【釋義】不負眾望:指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期望。
不孚眾望:指不被眾人所信服,辜負了別人的期望。
【誤用】我們公司經過幾天的努力,終于不孚眾望,順利拿下了這場價值幾百萬的“招標”。
【糾錯】句中要表達的是公司不辜負期望中標,所以“不孚眾望”顯然應該改為“不負眾望”才合乎文意。
7.慘絕人寰vs慘無人道
【釋義】慘絕人寰:側重指人世間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慘痛,語義較重,一般不用來形容人。
慘無人道:側重沒有人性,不講道理,語義相對較輕,常用來形容人,也可用來形容事情。
【誤用】像日本侵略軍那樣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畜牲,早就該槍斃了。
【糾錯】句中是說日本侵略軍沒有“人性”,用來形容人,不能用“慘絕人寰”,可以改用“慘無人道”。
8.陳詞濫調vs老生常談
【釋義】陳詞濫調:側重指所談內容又陳舊又空泛,不合時宜,通常表達消極的感***彩。
老生常談:側重指老話、舊話,但并不一定就沒有現實的意義,通常表達中性的感***彩。
【誤用】強調德智體全方面發展,雖然是陳詞濫調,但仍然是我們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糾錯】句中“陳詞濫調”屬于誤用,“德智體全方面發展”是老話,但卻是正確的,有現實意義的,因此應該用中性成語“老生常談”。
9.趁火打劫vs渾水摸魚
【釋義】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別人有危難時撈取好處。亦作“乘火打劫”。
渾水摸魚:指在渾濁的水里去摸魚,比喻乘混亂的時機撈取好處。亦作“混水摸魚”。
【誤用】在那些天過小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光顧著寧王府,并趁火打劫帶走些什物。
【糾錯】句中表達過小年的日子里寧王府并沒有遭受危難,而是比較混亂,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著混亂帶走些東西,因此在句中恰當的成語應該是“渾水摸魚”。
10.蹉跎歲月vs崢嶸歲月
【釋義】蹉跎歲月:也作“歲月蹉跎”,指白白地虛度了光陰,而并非時間飛快地度過的意思。
崢嶸歲月:“崢嶸”即不平凡,不尋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誤用】光陰似箭,歲月蹉跎,古老的北京城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糾錯】句中的“歲月蹉跎”與“光陰似箭”相并列,顯然把意思理解錯了,可以改用“日月如梭”等成語。
11.燈火闌珊vs燈火輝煌
【釋義】燈火闌珊:“闌珊”是指衰殘、將盡。“燈火闌珊”用來形容燈火行將熄滅之狀。
燈火輝煌:形容燈火的光輝十分燦爛奪目。
【誤用】她為了即將出版的小說筆耕不輟,直到晚上走出家門也沒有看一下這滿天星斗、燈火闌珊的夜景。
【糾錯】句中“闌珊”指的是“稀落”,因此與“滿天星斗”相匹配的一定不會是“燈火闌珊”,而應該是“燈火輝煌”。
12.急公好義vs助人為樂
【釋義】急公好義:熱心于公益事業,側重指為公眾的利益付出。
助人為樂:喜歡幫助別人,側重指為某個具體的人而付出。
【誤用】他這個人助人為樂,常常給希望工程捐款,這次四川大地震,他又慷慨解囊為災區捐了一萬元。
【糾錯】給希望工程捐款是為公眾事業付出,并非為具體人而做,所以使用“急公好義”更好。
13.接踵摩肩vs摩頂放踵
【釋義】接踵摩肩:指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摩頂放踵:指從頭到腳后跟都磨傷了,形容不怕勞苦,不顧惜身體。
【誤用】往日有些冷清的朝陽公園,今天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熱鬧起來,游人摩頂放踵,分外擁擠。
【糾錯】句中想表達人數眾多之意,而并非不怕勞苦之意,因此應該將“摩頂放踵”改為“接踵摩肩”。
14.牢不可破vs顛撲不破
【釋義】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毀,不可動搖。比喻異常堅固。
顛撲不破:無論怎樣摔打都不會破損。比喻理論正確,無法駁倒推翻。
【誤用】他在國際年會上提出的理論是經過多年研究論證得出的,可以稱得上牢不可破。
【糾錯】“牢不可破”不與理論搭配,而“顛撲不破”才正好表達句中的意思。
15.屢試不爽vs屢試不中
【釋義】屢試不爽:指經過多次實驗都沒有任何差錯,每次都很奏效。而不是“多次嘗試都讓人不高興”的意思。
屢試不中:指每次嘗試都失敗。
【誤用】他一直想在這家報紙的主版上留幾個鉛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濟,屢試不爽。
【糾錯】句中顯然把“屢試不爽”理解為“屢試不中”的意思,是典型的誤用。
16.面目全非vs面目一新
【釋義】面目全非:指樣子完全改變了,形容變化很大,與以前完全不同,通常表達消極的感***彩,多指變得更壞了。
面目一新:指改變了老樣子,出現了新面貌,通常表達積極的感***彩,多指變得更好了。
【誤用】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兩張報紙,停刊了幾年的《大公報》由李鸞、胡政之等接辦重新復刊,面目全非,大家都接連稱贊。
【糾錯】句中“面目全非”的感***彩顯然與全句的感***彩不一致,應該改為“面目一新”。
17.名不虛傳vs名副其實
【釋義】名不虛傳:指流傳開來的名聲和實際的相符,側重指確實很好,不是徒有虛名。
名副其實:指名聲或名稱和實際相符,不論好壞都可以,不一定帶有“很好”的意思。
【誤用】人學儀式當天校長就要求我們進入大學就要遵守大學的一切規章制度,學好相應的課程,做一個名不虛傳的大學生。
【糾錯】句中“名不虛傳”顯然并不一定是“好名聲”,只是說大學生的名稱要與實際相符合,所以應該-改為“名副其實”。
18.萍水相逢vs不期而遇
【釋義】萍水相逢:像水里的浮萍一樣,偶然遇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不期而遇:沒有經過相互約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識的人。
【誤用】我和他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沒想到這次在天安門廣場上萍水相逢了。
【糾錯】既然“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了”,那么兩個人就一定是彼此認識,因此不能用“萍水相逢”應該改為“不期而遇”。
19.七手八腳vs手忙腳亂
【釋義】七手八腳:形容眾人一起動手,忙亂不一致,側重指因為許多人而雜亂,通常只做狀語。
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情慌張而沒有條理,可以指許多人,也可以指一個人,通常做謂語。
【誤用】這忽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澆得人們七手八腳,有的忙著找雨具,有的趕緊往家跑,有的躲在屋檐下。
【糾錯】句中需要的是一個相當于動詞功能的成語,“七手八腳”通常做狀語,而且意思并不是指因為人多才雜亂,而是指每一個人都很忙亂,所以應該換用“手忙腳亂”。
20.棋逢對手VS旗鼓相當
【釋義】棋逢對手:也作“棋逢敵手”,指下棋碰到了相匹配的對手,比喻雙方實力相當,側重在本領、能力等方面的相當,不跟表示對象的介詞短語搭配。
旗鼓相當:指交戰雙方的兵力相當,比喻雙方水平不相上下,側重在力量、氣勢上的對等,可與表示對象的介詞短語搭配。
【誤用】趙家是這一帶的名門望族,附近能和他家棋逢對手的找不出幾個來。
【糾錯】句中表達與趙家在財力、人力等勢力上相當,而且表示對象的介詞結構“和他家”也不能與“棋逢對手”搭配,因此用“棋逢對手”不太妥當,應該改用“旗鼓相當”。
21.期期艾艾VS方興未艾
【釋義】期期艾艾:形容說話口吃,吐字重復。“期期”、“艾艾”都是說話重復的情態。
方興未艾:形容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誤用】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現如今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正期期艾艾地發展著。
【糾錯】句中想表達社會各方面正在發展過程中,而并非“期期艾艾”表示的重復之意,因此應該將其換為“方興未艾”。
22.氣象萬千VS瞬息萬變
【釋義】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富于變化,非常壯觀。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很快而且很多。
【誤用】他以前住在山區,那兒的天氣變換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萬里,后一刻傾盆大雨,真可謂氣象萬千。
【糾錯】句中想表達的意思是天氣變化多而且快,不是形容其壯觀或美麗,應該改為“瞬息萬變”。
23.氣急敗壞VS義憤填膺
【釋義】氣急敗壞:指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的樣子,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怒,表達消極的感***彩。
義憤填膺:指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表達積極的感***彩。
【誤用】戰士們聽說土匪又殺害了幾個鄉親,個個都氣急敗壞,紛紛表示一定要盡快攻陷土匪的老巢。
【糾錯】句中用“氣急敗壞”來形容“戰士們”,顯然感***彩搭配有誤,應該改為“義憤填膺”等帶積極感***彩的成語。
24.千頭萬緒VS變化多端
【釋義】千頭萬緒:也作“千端萬緒”,形容事物繁雜,頭緒很多。
變化多端: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誤用】這出戲的情節曲折動人,真是千頭萬緒。
【糾錯】句中前半句既然提到“情節曲折”,就是意在表達變化很多的意思,因此應該將“千頭萬緒”改為“千變萬化”或者“變化多端”等詞語。
25.巧奪天工VS鬼斧神工
【釋義】巧奪天工:指人工的技藝非常精湛勝過天然,形容技藝高超冠絕。
鬼斧神工:也作“神工鬼斧”,形容技藝精妙、高超,幾乎不是人工所能***的。
【誤用】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眉,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
【糾錯】句中用“巧奪天工”來形容本來就是天然形成的“蒼山”、“洱海”顯然是不確切的,應該改為“鬼斧神工”一詞。
26.巧舌如簧vs如簧之舌
【釋義】巧舌如簧:指說話動聽,舌頭靈活得好像彈簧一樣,是謂詞性的結構,通常做謂語。
如簧之舌:指花言巧語,好象彈簧一樣靈活的舌頭,是名詞性的結構,通常做主語或賓語。
【誤用】一談到擅長之處,他就鼓起他那巧舌如簧,引經據典,高談闊論起來。
【糾錯】句中需要的是名詞性結構“靈活的舌頭”,因此應該將“巧舌如簧”改為“如簧之舌”。
27.千夫所指vs眾矢之的
【釋義】千夫所指:側重指觸犯眾怒,被眾人所指責,表達消極的感***彩,對象多指壞人壞事,語義較重。
眾矢之的:側重指成為眾人攻擊的目標,其對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壞人,語義較輕。
【誤用】對于這個問題我發表了一點自己的意見,沒想到卻成為千夫所指了。
【糾錯】“千夫所指”是一個強烈的消極色彩的成語,句中僅是發表了一點自己的意見,所以不宜用“千夫所指”來形容,應該換成語義較輕的“眾矢之的”。
28.情不自禁vs不由自主
【釋義】情不自禁:指感情或情緒異常激動,不能抑制,語義較重。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形容感情激動的樣子,語義較輕。
【誤用】他的手情不自禁地動了一下。
【糾錯】句中“情不自禁”屬于誤用。“情不自禁”只能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或情感方面的影響,而該句中用來形容手,且表達是“下意識”的意思,因此應該用“不由自主”。
29.趨之若鶩vs爭先恐后
【釋義】趨之若鶩:像成群的野鴨子一樣追逐著某一事物,比喻很多人爭搶著去追求某種東西,帶有強烈的消極色彩。
爭先恐后:搶著向前,唯恐落后,形容非常踴躍積極,表達中性或積極的感***彩。
【誤用】昨天的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的熱情空前高漲,都趨之若鶩地向發言人提各種問題。
【糾錯】句中“趨之若鶩”比喻記者高漲的熱情,顯然感***彩不符,褒貶失當,應該改用“爭先恐后”一詞。
30.聳人聽聞vs駭人聽聞
【釋義】聳人聽聞: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件使人震驚。
駭人聽聞:指事情的嚴重程度驚人,令人聽了驚恐、害怕。
【誤用】今年春節期間,山西某地發生了一起聳人聽聞的假酒案。
【糾錯】“假酒案”并不是夸大或者捏造的事件,而是嚴重的社會消極現象,所以應該用“駭人聽聞”一詞。
31.聲名狼藉vs臭名昭著
【釋義】聲名狼藉:形容名譽壞到了極點,只適用于指人的名聲,而不能指其他事物。
臭名昭著:丑惡的名聲人人都知道,形容聲譽差到極點,可以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誤用】大漢奸汪精衛為了掩飾他的賣國罪行,竟然拋出了一個聲名狼藉的“曲線救國論”。
【糾錯】句中用“聲名狼藉”來修飾一個理論說法顯然不太合適,可以改為“臭名昭著”等。
32.首當其沖vs一馬當先
【釋義】首當其沖:指最先受到攻擊或蒙受災難,表達消極的感***彩。
一馬當先:指作戰時躍馬沖在最前面,比喻勞動、工作等走在最前面,表達積極的感***彩。
【誤用】老孫一直是我們工作小組的帶頭人,每次有任務他都首當其沖做出表率。
【糾錯】句中“首當其沖”顯然并不是指帶頭蒙受災難,而是指帶頭工作做出榜樣的意思,因此應該用“一馬當先”一詞。
33.滔滔不絕vs絡繹不絕
【釋義】滔滔不絕:形容流水不斷,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非常多,說起來連續不斷,沒完沒了。
絡繹不絕:絡繹即前后相連,連續不斷;不絕即不斷之意。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誤用】每天傍晚,這條通往小城唯一的一條道路上,車輛行人來來往往、滔滔不絕。
【糾錯】句中用“滔滔不絕”來形容車馬行人顯然不妥,應該改為“川流不息”或“絡繹不絕”等表示行人車馬的詞語。
34.無可厚非vs無可挑剔
【釋義】無可厚非:指沒有可以過分指責或批評的,意思是雖然有缺點,但還是可原諒。
無可挑剔:指沒有任何瑕疵,非常完美。
【誤用】她人長得漂亮,學習又好,簡直無可厚非,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糾錯】這里用“無可厚非”來表示沒有缺點的意思顯然不妥,應該改為“無可挑剔”一詞。
35.無時無刻vs每時每刻
【釋義】無時無刻:指“沒有時刻”,強調“沒有”。
每時每刻:指“所有的時刻”,強調“所有”。“無時無刻不”相當于“每時每刻都”。
【誤用】花廳的門虛掩著,門縫里透出久違了的氣息,這種氣息無時無刻都在這個家族的各個角落存在著,雖然時光荏苒,社會更迭,卻仍然頑強執拗地存在著,熏染著來到這里的一切人和物。
【糾錯】這里,作者顯然是在強調“所有的時間都存在”,而不是“沒有時間存在”,因此應該把“無時無刻”改為“每時每刻”,或者把后面的“都”改為“不”,用雙重否定表示肯定。
36.無所不至vs無微不至
【釋義】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壞事都做得出來,表達消極的感***彩。
無微不至:指沒有一個細小地方沒有照顧到。形容關懷、照顧得十分細心和周到。表達積極的感***彩。
【誤用】這些年來鄉親們對我的照顧真是無所不至,讓我終身難忘。
【糾錯】句中“無所不至”形容“照顧”顯然是錯誤的,應該改用“無微不至”,表達鄉親們的細致照顧。
37.瑕瑜互見vs瑕不掩瑜
【釋義】瑕瑜互見:指玉上的斑點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見。比喻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兩者同時存在。
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點掩蓋不了美玉的光澤,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突出強調優點。
【誤用】談到對這本書的評價,坦白地講書中有不少缺點,同時也有不少應該肯定、值得贊賞之處,可以說這是一本瑕不掩瑜的小說。
【糾錯】句中既然提到這本小說既有缺點又有優點,而沒有提出優點比缺點更多,那么就不能使用“瑕不掩瑜”表達,而應該使用“瑕瑜互見”一詞。
38.徇私舞弊vs營私舞弊
【釋義】徇私舞弊:側重指屈從于私情、為了照顧私人關系而違法亂紀。
營私舞弊:側重指為了謀求私利而違法亂紀。
【誤用】為了所謂的哥們兒義氣,他營私舞弊擅自挪用了幾十萬的公款。
【糾錯】句中既然是為了“所謂的哥們兒義氣”,就不是為了私人利益,而是照顧私人關系,因此應該用“徇私舞弊”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