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本歷史穿越小說,不得不說穿越那一刻開始,主角就不可能低調了
小老弟說,不點關注的話就畫個圈圈詛咒明天你追的小說就要斷更了。
1,開局要被唐太宗五馬分尸。作者:燉爛的肉湯。簡介:應書友要求,本書又名《大唐君臣都在演我》。秦壽穿越到大唐,卻被高陽公主看中,強綁進了內宅,氣急敗壞的李世民聽聞,誓要把他五馬分尸。李世民釣魚式“聊天”,但凡秦壽說錯半句,便死無全尸:“世人都說圣上在玄武門之變中,殘忍無情、不忠不孝!你怎么看?”“說這種話的就是無知!圣上乃是天下最有情、最孝順的人......”“世人還說圣上霸占弟妹,色令智昏?”“愚昧!圣上冒天下之大不韙娶弘農楊氏為了什么?那是為了鞏固執政地位。就算有錯,也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而已嘛......”一席話,李世民人傻了,心中浪潮涌動,更感動的熱淚盈眶。而從秦壽那里隨便帶回來的一張紙條,卻是震驚整個朝堂。從此,大唐君臣上癮了一樣到府上做客、演戲.....
精彩回顧:冰雹大如拳頭一般,砸落在地上
一時間房屋倒塌,人員傷亡
于是乎,坊間風言四起。
“先有草原之上蝗災爆發,黃河道水患,現在竟然就連長安都被降起這種天災,此乃上天發出的警告啊!”
“執政者重德,順天意而行,才能夠福澤百姓,反之則會遭受天譴,殃及百姓,天下人能夠有敬畏之心,畏懼因果報應,才會在內心自我約束,國祚綿延。”
“天子守天理約束,肯定是陛下狂妄自大,上天才會降下天災來懲罰我們!”
“肯定是這樣的,陛下要懺悔自身,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失德?”
“這一切都是冒犯天和的結果,無比要改弦更張,推行仁政,收回成命。”
“陛下,要反省吾身啊......”
甚至有官員向李世民進諫,要皇帝下捫心自問,下“罪己詔”
氣得李世民肺都快炸了
接連摔了好幾套茶碗,都難以平息心中的怒火。
恨不能將進諫的這些五姓七望的門生給拖到直接砍了。
2,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作者:臊眉耷目。簡介:“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初平元年,被曹操稱為豬狗兒的劉琦站在宜城的大門外,替他父親劉表走進了荊州。如何不當豚犬兒?好兒子就要替父親承擔困難。單騎入宜城解決宗族,太危險,我替父親去。對付內憂外患的荊州,太繁瑣,我幫父親弄。結交諸權貴納夫人……父親您年紀太大了,還是我來吧!
精彩回顧:戰場上,偷襲敵軍主將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只是因為今日的場合比較特殊。
張虎和陳生為了襲擊蔡瑁,沒敢率領大隊人馬出城,只是為了消除對方的戒備心,一舉成功。
事實證明蔡瑁確實沒有什么戒備,但張虎和陳生卻也缺乏隨機應變之能,事到臨頭反而失敗了。
黃忠乘著敵軍不注意,輕裝去偷襲敵軍后方,其行動雖然迅速,但還是被對方察覺了。
敵軍的騎兵中,立刻分出一隊改道去阻攔黃忠等人。
黃忠等十九人一邊策馬奔馳,一邊從箭壺中取箭、架弓,然后對準那些馳騁而來的賊騎便射了出去。
那些賊騎一早就看到了黃忠等人拉弓的姿勢,在聽到箭鳴聲后趕緊低頭或側身躲避。
但黃忠等人瞄準的并不是馬上的騎手,而是他們麾下坐騎的戰駒!
呼嘯而來的羽箭幾乎箭箭命中,那支騎兵排先的戰馬在奔馳中中箭轟然倒地。
先頭的戰馬倒地,對后方奔馳的騎兵影響極為巨大,騎兵戰馬無法迅速踩剎車,只能強行牽扯馬韁停住,但效率極為低下,根本不可能反應及時……
便見賊騎后方奔上來的騎兵也被絆倒在地,再后面的騎兵雖然勉強拉扯韁繩勉強停止了奔馳,但隊伍也因倉促的變故而變得散亂,在原地來回打轉。
3,大流寇。作者:傲骨鐵心。簡介:崇禎十六年,明社稷將傾,是降清還是抗清?
精彩回顧:“一二三,拉!”
伴隨著數十人的號子聲,一大網兜的淤泥被從水中拽出,然后“嘩”的一下倒入船艙。
黑乎乎的淤泥濺了船上幾乎所有人一身,可除了濺在臉上擋住視線的會拿袖子抹一把外,其他人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整個清江埔南段三十里長的運河上,大致集結了七百多艘清淤船,這些船都是淮安府內河漕船廠造出來的,平日里船爛在那里沒人管,這會卻是不管好壞全拉了過來。
幾百條清淤船一字沿著運河兩岸排開,上千隊挑著竹筐的河工在岸上不斷來回,再加上河工們時不時的吶喊聲,從高空看去,運河兩岸如同一處碩大的工地,無比壯觀。
河中央駛過的漕船和一些商船上的人對這一幕也是好奇,一個個站在船頭看,就好像后世村民對修路隊的圍觀般。
***也在挑淤泥的隊伍當中,算上初到的那半天,這已經是他的第七天河工生涯了。
大伯陸有才給的那顆一錢重的銀豆子發揮了很大作用,在排班干活時,宋五這個負責人沒讓陸家三個人下河挖泥,而是安排他們到清淤船上挑泥。
這個活雖然也苦,但起碼不用下河挨凍。
這些天淮安一帶的氣溫是越來越低,前天還飄了小雪。河里也都上了凍,先一天剛叫船破開,第二天早上鐵定又結上,給清淤工作帶了很***煩。
每天放工前,清淤船上的河工都得將艙里的淤泥清干凈,要不然第二天凍得拿鐵鍬都鏟不動。
4,大魏春。作者:眀志。簡介:最亂不過南北朝:人不如狗,命如草芥。道德淪喪,倫理崩碎……二十四朝無出其右!李承志仰天長嘆:老天爺,能不能換個朝代穿一下?
精彩回顧:李松滿臉的古怪。
一看就知道李松誤會了,李承志冷哼一聲:“過來看!”
說著指指地上的東西:“除了滑梯,還有這滑輪,可以安置在莊墻各處,可用來吊冰,也可用來吊水及其它一些比較輕的東西……”
地上平放著一塊石磚,上面橫擔一根木棍,木棍上插著一個線轱轆,像是從木匠的墨斗里拆出來的。
李松一看就懂,只需把石磚當成莊墻,把木棍和線轱轆放大數倍,就應該是郎君所說的“滑輪”。
確實非常簡單,只需一根椽木,一根麻繩,再讓木匠削一枚大木輪出來就行,制造難度不比那滑梯多多少,用的材料還極少……
李松驚訝的看著李承志。
先說滑梯,雖然好用,但算不上稀奇,他和木匠暫時沒想到而已。
而且用處也不大,只多用來滑滑冰。
但這滑輪,就有些不簡單了。
不論筑墻,建房,甚至是造城墻都能用的到,再也不需支立笨重的支架,更或是用滾木這種費力的***往城墻上搬東西。
只要滑輪夠結實,巨石都可以吊上去……
還沒等他回過神,李承志又指了指旁邊的空地:“要是吊重物,可以用這個,但一時半會造不出來,不過我們只是筑冰墻而已,暫時也用不到……”
還有?
李松心里跳了一下,往李承志指的地方一瞅。
5,晚唐浮生。作者:孤獨麥客。簡介:公元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這一年,王仙芝戰死黃梅,部眾推黃巢為主,號沖天大將軍,轉戰南方。這一年,李克用殺大同軍使段文楚,父子二人發動叛亂,沙陀兵馬抄掠河東。這一年,江南盜賊蜂起,連陷州郡。這一年,河南連歲旱蝗,軍士作亂。這一年,僖宗斗雞擊球,不理朝政。這一年,大唐風雨飄搖。這一年,后世穿越而來的邵樹德有自己的理想。他想登高望遠,看到的是萬家燈火;他想游覽山河,看到的是田園牧歌。他想孩童長得健壯,他想婦人免遭***,他想老人能得善終。他想結束這個亂世。
精彩回顧:“可愿來本將麾下?保你一個十將前程。”郝振威問道。
邵樹德聞言一驚,不過很快回道:“孫都尉乃職部恩主,萬不敢棄之。”
“哼!不識抬舉!”郝振威一怒,馬鞭就要落下來,不過似乎想起了邵某人在戰場上的驚艷表現,這一鞭終究沒有抽下去。
“本將答應升你做副將,自不會食言。西城孫霸那個都打殘了,你跟著他,能有什么前程?簡直不知所謂!”說罷,郝振威便帶著親兵揚長而去了。中陵水之戰,以堂堂之陣破敵,郝振威的心情十分之好,也懶得和一個拒絕他招攬的隊頭多做廢話了,一會還有很多事情要忙呢,尤其軍士們的賞賜,著實讓人頭疼。
“隊頭,其實跟著郝都將也不是什么壞事。孫都尉那邊我去過了,歿了幾十個弟兄,還傷了一堆,能不能養好很難說。”郝振威走后,任遇吉不知道從哪里冒了出來,小聲說道。
“死傷這么多?”邵樹德有些驚訝。
郝振威排出的偃月陣,以中軍吸引敵軍主力的進攻,右翼兩個都千人主攻敵軍側翼,沒想到傷亡這么大。一般而言,戰場上受傷人數會倍于戰歿者,且傷重不治與傷好復原的人數基本上五五開,這一下子就***掉百人,確實傷筋動骨了。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原本的老弟兄,又有多少是新募的軍士,希望后者多些吧。
“北邊五部眾不經打,但沙陀人還是很兇悍的。若不是裝備差些,那兩個都的傷亡還要更大。中城十將李仁軍還記得吧,死傷更多,這會正哭喪著臉,四處嚷嚷著要補一些俘虜入軍呢。”任遇吉說道。
6,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作者:九宮格夫妻。簡介:我,漢獻帝劉協。真的只是想禪讓而已啊!為什么所有人都覺得我是中興之主?為什么滿朝文武都是腦補怪?曹操你不要跑,我真的想獻帝啊!
精彩回顧:劉協卻只當他在謙遜,笑嘻嘻地抓著他,就在宮里溜達了起來
“種愛卿覺得這個銅鼎好看么?送給愛卿可好?”
“對了,我這里還有純白色的瓷瓶,我將此物也一并送給愛卿了。”
突然指著一個美貌宮女問道:“種愛卿以為此女姿色如何?我賜給你拿回家做小妾可好?”
劉協只當這種輯是曹操的新任耳目,為了緩和自己與曹操的關系,對他表示自己很慫,你可以對我予取予求,趕緊把皇位給奪了去吧。
種輯卻感到了山一般的重任壓在了自己的肩上,天子對自己,真的是太好太好了。
他對自己這么好,一定不會只為了保護他的宮禁安全,想來,一定是有大事還指望著我去做。
“臣聽聞,軍中宿衛之士,大多為兗州或青州人士,敢問陛下以為,當如何整頓?”
宮中宿衛當然不都是兗州人和青州人,其實有不少都是關中跟他們顛沛流離過來的流民,這些人還都是種輯以前的手下,種輯這么說的意思,是說這里面曹操的親信黨羽太多,咱們如何把他們清出去,清出去之后又如何填補空缺。
這話說的其實已經不算含蓄了,就差明說了,可他哪里知道,不明說劉協完全聽不懂啊。
他還以為這種輯的話,代表著曹操的意思呢,那肯定得認真考慮啊。
7,寒門宰相。作者:幸福來敲門。簡介:宋太祖趙匡胤曾言:“宰相須用讀書人。”簡單的說,這是寒門學子官至宰相的故事。
精彩回顧:唐朝進士科一次錄用不超過二十人,明經科也不過一百人。
這話的意思是,你超過三十歲若考不上明經科就不要再試了,以后都考不上了,反而你五十歲進士科落榜的話,你還可以來年再試一試。
進士科的詩賦策論主要觀考生的才華志向,且閱卷沒有一個統一衡量的標準,遇到中意的考官立馬就取了,遇到不中意的你寫得花團錦簇,妙筆生花也是沒用。
至于明經科,除了死記硬背,沒有其他第二個竅門。
在考場上將一百二十帖貼書題,六十道墨義題都答對了,朝廷立即給你授官,賜九經及第,待遇等同于進士科甲等。
對于寒門出身的學子而言,真能用五十年光陰來考一個進士科?就算家里肯栽培你,但也栽培不起。
明經科不同,人的記性在三十歲前是最好的,三十歲以后就逐步下降了。所以考明經科都是趁年紀小的時候,一口作氣讀個十幾個年,然后赴貢舉,三十歲后若不中就改作其他營生,再也不考。
當然這是唐朝時,到宋朝又有其他變化。
唐朝一科進士考試只錄取十幾人。
在宋朝一開始進士科取士也很少,基本都是諸科,但近年來進士科錄取比例不斷增加,最后到了殿試上進士科已占大多數。
為何如此?
8,大明第一太子。作者:夜星月語。簡介:洪武元年,奉天殿上,龍椅上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揮手,禮部尚書捧起冊封詔書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長子朱標,為皇后所出,宗室首嗣,天資粹美,品格貴重,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精彩回顧:從他五歲起朱元璋就為他找來了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的宋龍門宋濂為他啟蒙教學。
宋濂這個人是當世名儒,學問淵博自成一派,在士林文名遠播,能稱為他的弟子,這無疑是個極好的政治資本。
小朱同學自然是盡心學習,畢竟是經歷過高考的人,雖然宋濂也比較嚴格,但是小朱感覺還好,畢竟現在的誘惑很少,沒有電腦沒有手機。
讓小朱跟那些將帥的幼子玩耍還不如看書有意思,所以小朱的勤奮好學讓宋濂都為之驚嘆,
上輩子學的跟這輩子學的完全是倆個東西,他以后想要管住那幫文臣這些都是必須要學的。
宋濂給他定的規矩是,不論季節早上天亮就起跟他讀書,中午時可以有一個時辰吃飯歇息,到了晚上天黑才可以回去。
千字文、百家姓、論語、詩經、孟子、左傳、尚書、公羊、中庸、大學、谷梁、韓非子、禮記、資治通鑒,齊民要術。
這些是他前五年的學業,不得不說哪怕有宋濂這樣的名儒傳授他都感覺晦澀難懂,無法想象那些正常小孩兒是怎理解里面的微言大義的,他兩世加起來快三十了每日還刻苦鉆研了五年才讀通讀透!
那么本次推薦就到此為止啦,最后“天不生我小老弟,萬古找書長如夜”。
還有別忘記三連喲,點贊,分享,關注。謝謝。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