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艾蒿,很多人會聯想到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懸掛艾草,表面上說是為了辟邪,其實艾草還有更多的養生保健作用,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早在《名醫別錄》中就有記載,艾葉“主灸百病”,這也是艾灸得到廣泛發展和傳承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用來艾灸時,一般用艾草的葉,且越陳越好。早在《孟子》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可見艾葉作為灸法的主要原材料是再好不過的了。
在古代,人們喜歡用艾葉煎湯洗浴已達到芳香爽身、養生保健的作用,尤其適宜于女性和兒童。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艾葉對女性的作用吧,從艾葉的功能來講,艾葉具有調經、暖宮和安神的作用,而這三大作用,對于女性來說,能夠緩解女性的多種不適,尤其是對寒氣較重、月經過多、脘腹冷痛、宮寒的女性來說,用艾葉浴那將是雪中送炭。艾草獨特的天然清香能夠去除體味,使沐浴后的兒童有種神清氣爽的感覺,還能祛痱爽膚,蚊蟲不易親近,所以,艾草浴對兒童也是大有裨益的。
對于艾葉浴,除了泡澡之外,泡腳也是一流的。用艾葉煎湯泡腳,可以預防感冒、失眠,還可以消除疲勞,不僅如此,還可以消除腳底真菌,去除腳臭、腳氣,令腳部皮膚細膩光滑。如果女性朋友經常用艾葉泡腳的話,不僅可以緩解不適,還可以調節內分泌,安神益氣,增強免疫力,美顏健體。
中醫認為,艾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外用可以祛濕止癢。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癥;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具有溫經止血的作用,可用于虛寒性出血。然而,在歷代本草中記載,艾草作用多多,比如《名醫別錄》記載,艾草“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又比如《本草從新》記載,艾草具有“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等功效,堪稱草藥中的“百草之王”。
總而言之,學會巧妙的運用艾草,真是會讓人省心不少。比如運用艾葉獨特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具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運用艾葉熬汁,然后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以及皮膚瘙癢;用艾葉燃燒,以煙熏之,可以驅除蚊蠅、滅菌消毒,起到預防病邪的作用;用艾葉來進行灸療,能治很多疾病;用艾葉泡澡和泡腳也有很多保健功效;用艾葉***食療方子,如“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都可以起到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于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