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出自五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老舍的《草原》。那么老舍為何會有如此感嘆呢?
本文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7年9月12日作者在青島山東大學一次休息時寫下的。老舍先生記敘了自己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以及對民族情誼的歌頌。
文中最后一句話“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恰到好處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那么深在何處呢?從文中的牧民遠道歡迎;主客相見,互相握手、問候、敬酒、唱歌、表演,雙方親如一家;臨別時主客在夕陽下話別,話語綿綿,難舍難分。
本文通過兩個方面寫了大草原,草原上不僅景美,人更美。作者在描寫***上更是獨特,采用了多種修辭和動靜結合的描寫手法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