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迷上了《清平樂》這部劇,從看了第一集,小編就知道這是一部值得追的電視劇,現在真希望它能快點更新啊。那么劇中徽柔為什么叫苗心禾姐姐?嫡母生母叫法有什么講究?讓影視生活來告訴你們吧。
徽柔為什么叫苗心禾姐姐
很多人都發現,在古代,很多人的稱呼和現代人的稱呼是很不一樣的,因為時代和語境的關系,同樣的關系放在古代,他們之間的稱呼和現代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趙徽柔作為苗心禾親生的女兒,叫她卻不叫娘,而是叫姐姐,而曹丹姝身為皇后,是所有皇子公主們的嫡母,趙徽柔又叫她嬢嬢。我們知道,姐姐在現代意義上,就是一個最基本的詞語,然而放在宋朝時期卻是用來稱呼自己的生母的嗎?究竟在當時,嫡母和生母之間的叫法到底有什么講究,為什么姐姐在當時是稱呼自己生母的呢?民間也會這樣叫嗎?
微柔是宋仁宗最為疼愛的女兒,可愛懂事,深得官家的喜愛。官家曾表示讓她一生平安快樂,而微柔就是在這樣一個萬千寵愛于一生的環境之下長大的。當然除了張妼晗一直不喜微柔,在她看來自己要給官家生兒子、女兒,自然不喜。
微柔的幼年是幸福快樂的,其生母是苗心禾,和官家自小一起長大,在官家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而曹皇后對微柔也是多有照顧,加上她本身的乖巧懂事,后宮中喜愛她的自然不在少數。不過微柔出生之后幾年官家納了張妼晗為自己的妃子,把許多的寵愛都給了張妼晗,比較少去苗心禾的寢宮,但就算是如此,父女之情也沒有絲毫影響。
微柔稱呼宋仁宗為爹爹,和尋常百姓稱呼一樣,但是奇怪的是她對于曹皇后以及苗心禾的稱呼,在劇中她稱呼曹皇后為孃孃,而稱呼自己的生母也不叫母妃,而是稱之為姐姐。相信很多人對于這一點都十分奇怪吧,畢竟看了這么多的電視劇,這個稱呼極少見的。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原著中有解釋,原著小說第五節中有強調皇子皇女稱呼父皇亦如庶人家,為“爹爹”,稱嫡母為“孃孃”,稱呼位為嬪御的生母為“姐姐”。曹皇后是國母,自然是她的嫡母,所以稱之為“孃孃”,而苗心禾目前是昭容,屬于嬪御,所以稱之為“姐姐”。至于微柔稱呼別的嬪妃也都是以“姐姐”相稱的。
這就不得不說這個朝代的獨特稱呼了,其實在宋朝對于公主的稱呼也一般不叫公主,而是稱呼為帝姬。當然這一點不管是小說中還是電視劇中都沒有這么稱呼,還是以公主稱呼微柔。
宋朝生母嫡母怎么叫
苗心禾是官家最親近的人,她剛嫁給宋仁宗不久就懷了福康公主,徽柔自出生起深得官家寵愛,小小年紀就有了封號,朝臣覺得此舉不妥,奈何官家就是喜歡徽柔,想把全天下最好的東西都給她,就算是文武大臣有不滿也束手無策。
徽柔在官家的要求下稱呼生母苗娘子為姐姐,這有何歷史依據嗎?都知道宋朝都稱皇帝為“官家”,有時候也叫“大家”和“官里”,一般皇后被稱為“圣人”,嬪妃則被稱為“娘子”,另外宋朝皇子和皇女都要叫皇后“娘娘”或者是“嬢嬢”,除此之外,宋朝子女都要稱呼生母為“姐姐”,而母親叫兒子“哥”,了解到這,大家是不是糊涂了呢?不過這確實是宋朝時期使用的稱謂,可以說《清平樂》這部劇還原了宋朝真實的生活,細節處理的很好。
徽柔四歲時,苗娘子又懷孕了,她希望這次是個兒子,這樣宋仁宗就不會再被子嗣的事困擾。宋仁宗年過而立之年,仍然沒有兒子,他的壓力是最大的。如果平民百姓家也就罷了,是兒是女都不用太在意,但是宋仁宗是大宋皇帝,他需要子嗣繼承皇位,綿延國運。
趙徽柔雖然是官家最寵愛的孩子,但她是女兒身,不能解決宋仁宗的問題,歷史上宋仁宗有過三個兒子,但都夭折了,所以他只能把皇位傳給養子趙宗實。
嬢嬢是什么意思
嬢嬢是漢字詞語,拼音niáng
niáng,“嬢”的簡體就是娘,古代稱母親稱呼。小嬢就是小娘,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嬸嬸。還可以擴展到小舅媽、小姨媽、小姑媽。這些親人都可以稱為小嬢。嬢嬢在四川話中是表示阿姨的意思。在蘇中一帶特指父親的妹妹(讀niàng)。
在云南、四川、貴州一帶以及南京地區、上海,“嬢”又讀niang第一聲,是嬸嬸、姨媽、姑MD地方稱謂,云貴川地區對長一輩的女性,以及陌生年長的女性也稱為嬢嬢或嬢。浙江部分地區稱呼奶奶為“嬢嬢”、“啊嬢”。例如稱呼父親的妹妹為“大嬢”,稱呼父親的弟弟的妻子為“小嬢”、“二嬢”,稱呼媽MD妹妹為“二嬢嬢”、“三嬢嬢”、“小嬢嬢”。
◎古同“爣”。“嬢”的簡體就是娘,小嬢就是小娘,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嬸嬸。還可以擴展到小舅媽、小姨媽、小姑媽。這些親人都可以稱為小嬢。
◎嬢niáng"娘"的異體字。
①母親。
②稱長一輩的或年長的已婚婦女。如:大娘。
③對婦女的泛稱。如:新娘;姑娘。
④古代少女亦稱娘。
⑤特指父親的妹妹。
湖北西北部方言發音(niāngniāng):姑姑或阿姨,所有可以稱呼姑姑、姑媽、姨媽、阿姨的語境,均可適用。
來源:愛福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