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過日子,難免有個磕磕碰碰,人和人之間是這樣,人和物之間也是這樣。要是碰著頭了,擠著手了,擦破膝蓋了,去醫院吧都是點皮外傷,排隊慢了傷口就長好了;不去醫院吧,畢竟也是傷著了,挺疼的也怕有個感染。
這時候家里要是準備一些小外傷的物品,自己在家做個處理,也就省得去醫院排隊受罪,況且疫情期間,醫院的大門也不容易進。
那么我們應該準備什么?怎么用?要注意什么呢?
必備物品清單冰袋:家中應該備有冰袋,并把它放在冰箱里保存,需要時隨時都能拿出來使用。冰袋可以用于物理降溫,外傷后冷敷,燙傷后局部降溫。
棉簽(紗布塊):棉簽和紗布塊要購買獨立包裝的,這樣可以保證使用時紗布是無菌的。紗布和棉簽要接觸傷口,必須是無菌狀態,一旦打開下次就不能用于傷口處理。
生理鹽水:輸液用的生理鹽水就行,最好是塑料瓶裝的,便于處理傷口時擠出鹽水沖洗。生理鹽水很便宜,家里備用幾瓶可以外傷時使用,感冒時也可以用來沖洗鼻腔。
酒精:要準備小包裝的酒精,酒精容易揮發,打開后濃度下降,下次就不能再處理傷口。
碘伏:碘酒(碘酊)比碘伏的效果更好,但碘酒***性太強,不能用于傷口,所以準備一瓶碘伏就行。
雙氧水:雙氧水用到的機會較小,但最好還是準備一瓶。
莫匹羅星:如果小傷口已經輕微感染,清洗后需要涂上莫匹羅星等外用抗生素。
不同小外傷的處理***碰傷:碰傷一般皮膚沒有破損,但會出現水腫和皮下出血,尤其是頭部特別容易出現大的血腫。
碰傷后沒有內部嚴重傷害的,不需要做皮膚清潔消毒,可以立即用冰袋進行冷敷,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注意冷敷時冰袋要包裹干毛巾,不能直接接觸皮膚。
擦傷:擦傷一般較輕,往往只有皮膚滲血。
擦傷后疼痛明顯,但不能因為懼怕疼痛而忽視清潔消毒。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用棉簽將附著在傷口上的異物清理干凈,再用碘伏沖洗紗布輕拭;如此重復三次。擦傷一般不需要包扎,滲血凝固后會形成血痂自行愈合。也可以用紗布浸濕碘伏后覆蓋傷口包扎。
割傷:割傷往往出血較多,傷口也比較深在,如果有組織缺損或者噴濺出血,必須去醫院處理。
割傷的傷口不太深大,出血并不兇猛的,可以自己在家處理。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周圍和傷口內,再用雙氧水沖洗傷口內,生理鹽水沖刷雙氧水,確保傷口內沒有異物;之后用碘伏清洗傷口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紗布塊覆蓋傷口,加壓包扎。加壓包扎可以起到止血作用。
擠傷:擠傷大多發生在手指上,一般不會有皮膚破損。
手指擠傷一般沒有皮膚破損,但可能會有骨折,確定沒有骨折的可以局部酒精消毒后立即做冷敷。出現甲下血腫的,要注意局部消毒以防出現感染,血腫引起脹痛不適者,可以嚴格消毒后用燒紅的針在指甲上灼出小洞放出淤血,之后要注意避免感染。
注意這幾點1,自己在家只能處理小外傷,有任何異常情況或者不能確定的情況都要咨詢醫生。
2,頭部撞擊后冷敷時可以適當加壓,
3,擦傷有較多皮膚缺損時,要用油紗條包扎以便減輕痕跡,在家也可以用京萬紅加紗布代替油紗布,但要注意換藥。
4,傷口不要用止血藥和粉劑,以便于觀察傷口情況。
5,小傷口出血都很慢,如果一個傷口壓迫無法止血,那么就不能在家自己處置,所以不要用任何止血藥。
6,切割傷包扎時要確保傷口兩邊的皮膚能夠對合,否則需要縫合。
7,傷口污染較重或較深時可能需要注射破傷風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