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使人善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會受到砥礪,我們的品性會得到磨煉。
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被各種網絡所替代,想知道什么去隨時都可以上度娘搜,書籍的意義漸漸已經被人們所遺忘。
百度
那么書籍所代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在很小的說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知識分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書籍是直接經驗的積累,是一種傳遞知識的方式,書籍把一部分人獲得的知識更廣泛地傳播,促進了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文化和知識的交流的融合,于是,書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另外,讀書以兩種方式開展,學習和懷疑。學習可以讓人掌握更多知識,更快進步。更有意義的是懷疑書籍可以發現謬誤,進而推翻錯誤的論斷,促進人類的進步。
書籍能夠充實人的頭腦,使人們能夠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后徹底認識世界,才能對其改變,然后人類才能進步。人的認識就是在書籍文化中不斷深化、擴展、想前推移。
所以這些是網絡所代替不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