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位于長沙市坡子街的餐飲老店“火宮殿”,受疫情影響,生意蕭條。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這是2019年2月7日,“火宮殿”坡子街店賓客如云的場面?! ↓埦S攝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沒有餐飲業“五味烹調、三鮮蒸炸”的“煙火氣”,城市便失去了盎然生機?! 〈汗澢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各地不得不采取居家隔離、延長假期、居家辦公、學校停課等防控措施。在疫情沖擊嚴重的行業中,餐飲業首當其沖。 眼下,不僅年夜飯“大紅包”早已在“退單潮”中化為泡影,與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不同,餐飲業“復市”仍步履蹣跚,尚未走出低迷危機。 “人間煙火氣”,客流“斷崖式”下滑 澆上一勺油亮的肉湯,蓋上一層噴香的炒碼,拌上一些剁椒酸菜,喚醒清晨、陪伴黑夜的長沙米粉,讓多少人魂牽夢繞?! ?月17日,長沙一批粉店重新開張的消息,曾在網上引發一片歡騰。如今,整整過了一個月,“長沙米粉”的生意卻并不讓人樂觀?! ?月19日,百年老店“楊裕興”三王街店,早餐營業額3650元,只相當于去年同期1/5左右;長沙人耳熟能詳的“公交新村”粉店,日營收剛過萬元,只相當于平時水平的4成左右……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長沙臭豆腐是天下一絕。去年國慶長假期間,在長沙市美食一條街天心區“坡子街”,長沙小吃代表百年老店“火宮殿”,曾7天賣出了15.3萬片臭豆腐,接待了6.8萬位顧客?! 敖衲?月19日收入2.2萬元,去年這一天是26萬元。”“火宮殿”坡子街店負責人周后長看著賓客稀疏的店堂,有萬般無奈?! ∽鳛椤熬W紅城市”,長沙一些餐飲門店是很多網友心馳神往的“打卡地”。然而,“疫魔”所向,“新業態”也無法招架。 人氣奶茶連鎖“茶顏悅色”,之前很多人為了喝杯“幽蘭拿鐵”,排長隊也沒有脾氣。 如今,“茶顏悅色”負責人呂良說,公司連鎖門店復工僅三成,營業時間也不正常,經營數據和“疫前”不具可比性?! ∫驗樘厣朗澈蛷椭啤袄祥L沙”街市風情,“超級文和友”餐廳去年在網上爆紅。高峰時不僅店內座無虛席、門外等位的食客人頭攢動,網上排隊取號還曾突破兩萬桌?! ?月20日,“超級文和友”一位工作人員說,因為客源不濟,包廂和絕大部分營業場地尚未***?! 鲜〔惋嬓袠I協會會長劉國初透露,2019年一季度長沙餐飲銷售142億元,今年一季度預計不到20億元,不及去年同期1/7;全市餐飲業從大年初一到目前,比去年同期下降85%?! o疑,去年經濟規模達1900億元的湖南餐飲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 疤煜虏惋嬋恕?,待遇遠不如“疫前” 擁有八大菜系之一的湖南餐飲業如此,全國餐飲行業的境況也大體相同。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相比去年春節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近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 ∠嚓P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春節7天內疫情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一家全國知名川菜連鎖企業負責人宣稱,僅春節前后10天內,一共退餐11000多桌,直接損失1700萬元。 “不開張愁死,開了張虧死?!币患掖笮筒惋嬈髽I負責人這樣描述自己面臨的困境。 疫情嚴重時期,正值生意最火的春節,關張導致每天損失近百萬元流水,還要承擔員工基本工資、社保、物業、水電、利息等固定開支,每月高達300萬元?! 『貌蝗菀装镜?月1日恢復營業,現在日均流水只有1.2萬元左右,扣除各項成本日均虧損近3萬元,企業根本撐不了多久?! ∵@種有花銷沒進項的日子,時間一長就會造成現金流中斷。餐飲業作為典型的現金流行業,保證資金周轉無疑是其“生命線”?! ∑髽I、老板的日子不好過,員工、小店主生計更加艱難?! ∥绮蜁r分,記者在一家經營“蒸菜”的小飯館看到,店主夫婦廚房、店堂兩頭跑,連十歲的兒子也跟著維持生意——穿行于門前車來車往的馬路兩邊,給對面一居民區送外賣?! 吧膺B平時三成都不到,虧得厲害,哪里還雇得起人喔!”店主說起來一臉愁容?! 《辔皇茉L者告訴記者,他們所在餐廳收到返崗通知的人只有四五成。大餐飲企業對居家待崗員工,每月發放千元上下的生活費;小餐飲企業從業者,不少人已經斷了收入來源;復工上崗的員工,除了做從前的本職,還要額外承擔幫廚、打掃、消毒、測溫、送餐等勞動,收入和福利待遇還大不如“疫前”?! 安还苌习唷⒉簧习嗟模蠹叶紦p失慘重、情緒低落?!币晃毁Y深餐飲業界人士告訴記者,一二線城市餐飲企業都多達四五萬家,直接從業人員高達50萬人以上?! ∧壳?,半數人員處于“半失業”狀態。如果餐飲業復蘇過慢,估計一兩個月里,會有三成左右餐飲企業難以為繼,由此帶來的失業等問題不容忽視?! 罢咭珳省?,應避免“望梅止渴” 目前,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經歷大疫重創的中國餐飲業,為什么恢復的步伐仍然步履蹣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消費渠道不暢。疫情發生以來,一方面消費者大多處于居家狀態,另一方面餐飲消費場所和業態關閉,“互聯網+”“智能+”等新興消費渠道未完全打通。很多地方繼續采取疫情嚴重時期的封鎖、限制政策,眾多消費需求受到嚴重抑制?! 《窍M信心不足。盡管當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消費者處于“防控慣性”,仍然存在“不敢消費”心理?! ∪窍M能力下降。疫情帶給普通消費者最大的影響,是收入出現波動、預期變壞和其他負面影響,導致實際消費能力下降?! ♂槍Σ惋嫹諛I嚴重滑坡的局面,各地都采取了很多救市措施:多地領導干部帶頭進餐館用餐、工會發放普惠制防疫慰問購物券等。這些措施對提振消費信心、增加消費能力、暢通消費渠道,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浾哒{查發現,還有一些幫扶政策作用不大,有的甚至是“隔靴搔癢”“望梅止渴”“不著邊際”: 比如租金減免。多地出臺這類政策只針對國有資產范圍,而餐飲業房東九成左右,屬于個體或私營物業,實際能獲得的減免甚少; 比如金融扶持。由于餐飲業多不具備抵押物,以及銀行規范且高額的流水要求,金融支持很難惠及這一行業; 比如稅收減免。這項扶持建立在營業、盈利基礎之上,處于未營業或虧損狀態下的餐飲業,難以享受到減免政策; 比如社保減免。一些地方只針對微小企業推行該政策,餐飲業此次受疫情沖擊,呈現企業越大、品牌越大損失越大的特征,大餐飲企業被排除在政策以外,救市成效自然不明顯…… 業界人士普遍預計,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治療藥物和疫苗等關鍵性防控手段獲得突破,經濟社會生活逐步回歸正軌,疫情對餐飲行業的負面影響,有望在今年四五月間結束。 在此之前,穩就業、穩企業、穩品牌、穩團隊,除了靠餐飲業自身扛過“行業嚴冬”,還需要為餐飲業恢復元氣,出臺“應時、應急、應點”的扶持政策?! I界人士建議,疫情低風險區應盡快廢除過時的管控政策,積極推動復學、復市;各地延緩半年征收2019年度企業所得稅,同時免收2020年餐飲企業所得稅;免繳2020年殘疾人保障金、工會經費等;地方***對屬地餐飲企業給予水電費補貼、減免各種市政和地域性收費;鼓勵銀行為餐飲企業提供超過一年期的***貼息貸款;對餐飲企業人員培訓、新技術研發應用、供應鏈基地建設等給予適當補貼支持?! ∮嘘P頁專家指出,疫情對中國經濟領域影響屬于短期沖擊,不會改變餐飲行業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蛟S,大疫之下的中國餐飲業,會迎來了一個產業重塑的新機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段羨菊、劉智強、崔曉強
編輯袁連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