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保健事物》雜志報告:中國人的腰圍增長速度成為世界之最。腰圍超標往往預示著腹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同時伴隨著內臟脂肪的增加??茖W研究表明,過多的內臟脂肪對健康危害較大,尤其是胰臟、肝臟、心臟,有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內臟脂肪較高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疾病、2型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癥、代謝綜合征的發病率。
3月1日,記者采訪陜西省中醫醫院營養科專家了解5大類增加內臟脂肪的“罪魁禍首”,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專家稱,引起內臟脂肪超標的原因主要有5大類食物。
1、果汁、含糖飲料:常見的果汁、含糖飲料每100ml會含有添加糖10-15克,一瓶350ml就含有35-53g糖,高糖飲食會影響腸道中的菌群,提高甘油三酯水平,增加人體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還會使β-葡糖醛酸酶水平明顯增高,與膀胱癌存在潛在聯系。長期高糖飲食會引起內臟脂肪增加、肥胖、營養不良、糖尿病、骨質疏松、齲齒、加速皮膚衰老增加皺紋及斑點、抵抗力下降等危害。
2.富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證據充分,長期過量攝入會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風險,嬰幼兒攝入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影響生長發育。我國自2013年實行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里,在強制標示內容規定了: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是,按照國標,反式脂肪酸只要含量≤0.3g/100g,就可以標示為0,所以,標示為0并不代表沒有,如果你在配料表里發現: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等,應當提防。
3.動物內臟:比如動物肝臟、豬大腸等食物,脂肪含量較高,同時伴隨著過多的飽和脂肪,熱量也較高,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4.零食、膨化食品:往往都伴隨著較高的熱量,也被稱為“空能量食物”也就是熱量較高,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含量較低,其攝入量的多少與超重、肥胖、內臟脂肪較高有直接關系。
5.油煎、油炸食物:此類烹調的食物在烹制過程中會吸收油脂,吸油率較高的有:炸面包片、炸散雞蛋、面粉包裹的炸小蝦、香菇、炸蓮藕、茄盒等,會增加全天脂肪及熱量的攝入,引起超重、肥胖、內臟脂肪超標,同時高溫后的植物油會產生較多的反式脂肪酸。
供稿: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