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下馬威”這個詞語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其意思和新官上任三把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跋埋R威”的古今意義也是差不多的,指官吏初上任時向下屬顯示自己的威風,先下手滅了他人的威風。
為什么第一次見面出難題叫“下馬威”“下馬威”并不是第一次見面就給人出難題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時,借故嚴厲處分下屬,以顯***風。后來隨著詞語的轉變,“下馬威”成了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的意思。
下馬最初是指從馬上下來的動作,帝王陵墓的下馬碑、江西龍虎山下馬亭的“下馬”都是這個意思。后來,下馬發展出了官員到任的意思。
下馬威一語出自《漢書》,班固在為祖先作傳記時,記敘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時局混亂,而自請擔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門大戶“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說他們擔心班伯初到任時要對下屬顯***風,所以有所收斂。
這里的下車,并非指從車上下來的動作,而是指官員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馬、下車表示官員到任的習慣,所以后來“下車作威”便被“下馬威”代替。
其實,古時的下馬、下車有著官員到任的意思,因為“下車作威”讀起來不順口,于是“下車作威”就改成了“下馬威”。加上下馬威讀來順口,意思簡約明白,便廣為流傳。
隨著詞語意思的轉變,下馬威從初到任時要對下屬顯***風,到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例如清代李漁《蜃中樓抗姻》就說:“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p>“下馬威”其實原來是“下車威”
“下馬威”最早是“下車威”,這里的下車并不是從車上下來的意思,而是新官上任,而古人常用下馬來表示這個意思,而最終大家都說成是下馬威,則是因為用于口語,下馬威更順口也更接地氣一些,所以人們口口相傳得多了,也就變成了約定俗成。
西漢時,定襄這個地方的豪強無視法度,橫行無忌,于是班伯毛遂自薦,當了定襄太守。班伯素有威名,他是主動請纓來治理定襄的,人人都很害怕,“畏其下車作威”,因此個個都加以收斂。
班伯“下車作威”顯然是為了震懾豪強,不過最早的“下車”卻是施仁政。“下車”一詞出自周武王。《禮記·樂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封帝堯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p>
周武王滅了商王朝之后,“未及下車”便開始分封黃帝、堯和舜的后裔,“下車”之后又分封夏王室的后裔,這些仁政有效地穩定了社會秩序。后來就把初即位或者剛到任稱作“下車”,也才有了“下車伊始”這個成語。
“下馬威”這個俗語出自清初黃六鴻《福惠全書》。一位管理河道的下等書吏,上任之初,先派一名手下拿著一根叫作“巴棍”的棍子,馳馬先到,將下屬痛打一頓,“遂執所攜巴棍而毒毆之,名曰打下馬威”。
從此之后,每個剛上任的官員都喜歡“打下馬威”,這種陋習直到現在還能在官場上看到。如今新官上任為了樹立威信,更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