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正午國防軍事》“鏘鏘海防行”走進中國人民***海軍某部反潛巡邏機部隊,近距離接觸中國海軍裝備的空潛-200型反潛巡邏機。央視記者甚至直接登上了一架空潛-200反潛機,和中國海軍的機組人員共同出動遂行海上巡邏任務,還在飛機上和機組人員共用午餐,全方位體驗中國海軍反潛巡邏機部隊的作戰和生活。
從視頻中的畫面來看,空潛-200型反潛巡邏機的綜合性能非常先進,它以國產運-9型戰術運輸機為基礎、增加了增壓艙室和反潛巡邏的專用設備后改進而來,具備作戰半徑大、滯空時間長、搜潛攻潛手段多樣、綜合戰斗力強等優點。
尤其是在航空空勤保障上,空潛-200型反潛巡邏機似乎安裝了一套類似于普通民航客機的航食保障設備,這讓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機上直接加熱預制航食,讓機組人員在長途飛行時可以得到完備的飲食保障。這一切都說明了,空潛-200型反潛巡邏機無論在“作戰”還是“保障”上,都具備非常高的性能,是中國人民***海軍反潛巡邏機部隊當前的“王牌機型”。
不過,提到反潛巡邏機,各位讀者最先想到的,估計還是美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目前依然是美軍岸基反潛戰主戰力量之一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在中國沿海被稱作中國海軍核潛艇“最大敵人”的、大名鼎鼎的P-3C“獵戶座”反潛機。
美國P-3C獵戶座
那么,和空潛-200型反潛巡邏機相比,P-3C“獵戶座”反潛巡邏機具備怎樣的技戰術水平,有哪些性能很不錯的“獨門絕活”,中美兩國海軍岸基航空兵裝備的這兩種反潛巡邏機,到底哪一種才能真正榮膺“最強反潛機”的稱號呢?今天咱們就來簡單地分析一下這兩種反潛機。
P-3C還足夠先進嗎?
咱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P-3C反潛巡邏機,它是一種1960年開始正式開發、1962年開始服役(P-3A型)、1969年8月最新改進型開始服役(P-3C)的、絕對的“老機型”。P-3C反潛機的服役年限之老,讓人感覺它和空潛-200相比,咱們簡直是“勝之不武”。
美國P-3C獵戶座
但是事情并沒有辣么簡單,畢竟首先,反潛巡邏機這種輔助型飛機對平臺的先進性要求不高,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飛機也好,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飛機也好,只要能完成任務都沒問題,畢竟美軍最新型的P-8A“海神”巡邏機,其基準平臺也是1997年3月首飛的波音-737/800,相對于最新型的波音-737MAX系列而言屬于絕對的“老機型”;
美國P-8A海神
其次,以美軍對作戰裝備實施改裝的力度,經常會出現在一個老平臺上反復改裝、反復更新最新的軟硬件設備,以至于改到媽都不認識的地步。最典型的例子一是F-15C戰斗機,在最新的MISP2改裝之后的F-15C跟最早的F-15C簡直就不是一個次元的存在,二是B-52H型戰略轟炸機,一個快六十歲的平臺居然還要繼續改進到B-52J,而P-3C其實也是這么一位經歷了多次升級和改進的“老獵戶座”,其技戰術性能和最早的P-3C型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老將B-52
P-3C的平臺性能
從“平臺性能”上來說,P-3C型反潛機是在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L-188“伊萊克特拉”四發渦槳小型民用飛機的基礎上實施的改進。其機身長度約為35.5米,翼展30.3米,最大起飛重量63噸,實用升限約8600米。安裝有4臺阿里森公司制造的T-65-A14型渦槳發動機,最大巡航速度可以達到740千米/小時,任務巡航速度640千米/小時,在經濟巡航狀態下最大滯空時間可以達到7個小時左右,其機組人員包括一正一副兩名飛行員、一名機電人員和八名反潛設備操縱人員。
P-3C的平臺機型:L-188“伊萊克特拉”
總體評價,P-3C反潛巡邏機的平臺性能中規中矩,符合反潛巡邏機遂行長航時搜潛攻潛的客觀需要,美國海軍對它的性能也基本表示滿意,這么多年沒有試圖通過換發、換槳、增加增升設備、降低機體空重等手段提升P-3C的飛行性能。
空潛-200的平臺機型:運-9運輸機
總體評價,P-3C使用的L-188平臺飛行性能和空潛-200的“老祖宗”、作為蘇軍中程戰術運輸機的安-12型運輸機比較類似,但應當不如進行了機體深度改進的運-9運輸機。自然,P-3C型反潛巡邏機在飛行性能、滯空時間等數據上,相比國產空潛-200反潛機是要差一丟丟的。
P-3C的設備性能
而從“設備性能”上來說,P-3C型反潛巡邏機的搜潛設備包括如下幾種:
第一是位于機身中后部的87個聲吶浮標投放設備,每個投放設備均可以攜帶1枚A類聲吶浮標(長度914毫米),在攜帶的聲吶浮標種類上非常寬泛,包括性能比較基礎的AN/SSQ-36B系列水文測量聲吶浮標,AN/SSQ-53F被動定位聲吶浮標等等,也可以攜帶比較先進的DICASS主動定位聲吶浮標、AN/SSQ-101空投測向聲吶浮標等;
P-3C地勤人員安裝聲吶浮標
第二是位于機身尾部的磁異常探測器,P-3C“獵戶座”反潛機裝備的型號是AN/ASQ-81V1型,裝備有DT-323型磁探測頭,但由于該型設備的密級極高,目前咱們依然不清楚該型磁異常探測器的性能如何;
P-3C的磁探儀特寫
第三是P-3C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實施的一次重要技術改進,在機頭部位安裝了一部雷神公司制造的AN/APS-137B-V5型水面搜索雷達,既可以用于搜索浮在水面上的潛艇或露出水面的潛艇通氣管、潛望鏡等設備,又可以兼顧承擔對海搜索任務,是一部綜合性能比較出色的搜水雷達。
安裝在P-3C機頭部的AN/APS-137搜索雷達
同時,在P-3C“獵戶座”的機艙內安裝有多個標準型機柜,安裝有以上三大類搜潛設備的系統后臺和操作界面,供8名任務機組人員使用,在這里咱們就不再贅述了。
P-3C的武器性能
作為一型反潛機,P-3C除了安裝有聲吶浮標、磁異常探測器和搜水雷達這三大搜索任務模塊,當然還安裝有火力模塊。
該型反潛機安裝有起碼8個機身掛架和位于機身前部下方的武器艙,機身掛架可以利用4個主要掛點攜帶AGM-84H型反艦導彈,另外4個掛點可以攜帶AGM-65D/K“小牛”輕型空面導彈,具備打擊從100公里距離之外的***目標、到10公里左右的近程目標的能力。
而它的武器艙可以攜帶4到6枚MK-46或MK-50型輕型魚雷,還可以攜帶智能魚水雷等攻潛裝備。空面導彈、反潛魚雷協同配合,分別用于打擊浮航或潛航的潛艇,使得P-3C的攻潛性能也是相當強大的。
空潛-200處于什么水平?
當然,以咱們的空潛-200來說,我們自己的搜潛、攻潛設備性能也同樣不差,畢竟咱們自己的搜水雷達、聲吶浮標設備、尾部的磁異常探測器一套系統也是同樣給你安排齊的。
再考慮到AN/APS-137B型搜水雷達是一個九十年代水平的對海搜索雷達,技術性能估計和英國Racal公司研制的“海上霸王”搜索雷達的技術性能相當,即使是在中國海軍中,這也是一套20年前的技術了,估計中國海軍最新裝備的機載對海搜索雷達的性能會接近美軍最新型的AN/APY-10型對海監視和目標指示雷達。這意味著,空潛-200型反潛機的主要技戰術性能和P-3C相比,總體相當,部分性能可能還有所超出。
AN/APY-10雷達
盡管我們自己的空潛-200和P-3C相比,部分性能可能還要更先進一些,但大伊萬必須得提一句:俱往矣。畢竟咱們又要回到開頭了,P-3C盡管進行過幾輪升級,它也已經是一個40多年前的機型了,在目前的印太地區已經開始全面撤裝,改為以新一代的P-8A“海神反潛機”為主。相比P-3C,P-8A采用了飛行性能領先足足兩代多的波音-737NG作為改裝平臺,安裝了最先進的AN/ASQ-508先進整合式磁異常探測器,AN/ALQ-240V型先進綜合射頻電子對抗系統和對海監視雷達等設備,已經是“下一代”機型了。
同時,從反潛戰的主要作戰要素來看,對戰場水文情報信息、敵對國家水下作戰兵器聲紋信息的收集工作,某種意義上甚至是比反潛巡邏機這種單件主戰裝備的性能而言更為重要的作戰保障工作。這也是為何美國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投放式聲吶是用于探測海洋水聲環境的AN/SSQ-36B型的主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反潛戰的功夫一大半在戰場之外,在平時的情報搜集上,自然而然的情報搜集的時間越長、收集到的信息越全、作戰效能就越好。作為比中國海軍提前幾十年拿到反潛機的美國海軍,某種程度上已經在反潛戰領域占得了先機,這一切也只能等待中國海軍去慢慢趕超了。
但是,無論如何,咱們既然已經有了空潛-200反潛巡邏機,那么趕上美國海軍的水平就是遲早的事情,“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