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蝎子是“五毒之首”,野外碰上蝎子一定不能近身,不然人也會沾上毒。但實際上,如今卻有很多人以蝎子為食,且將其當成一種上好的滋補品,可煎炸可煮湯,食用方式多種多樣,但如此一來也使得蝎子身價大漲。所以,很多人開始不顧中毒的危險,去賺錢!所謂的富貴險中求就是如此!
然而,2020年時,因“抓捕20只蝎子判刑”的說法引來了網友的熱議,很多人這才知道蝎子不能隨便抓捕,不過它并非三有保護動物,因此各地對抓蝎的處罰并不太嚴厲。實際上,這些年民間捕捉蝎子風氣盛行,很多人將其當做一種“黑產”,白天工作,晚上抓捕蝎子,以增加一筆收入。
01、2000人組團捉蝎子據悉,全球的蝎子需求量為五千噸,但人工養殖的才不過上千噸,我國也才400噸,但市場需求非常大,因此很多人鋌而走險抓捕蝎子,就算官方已禁止抓捕,可農村山林地形隱蔽,依舊禁不住不少人偷偷捕捉。
早在90年代時,蝎子作為一種滋補佳品就在市場上火爆起來,廣東人愛喝蝎子湯,山東人愛吃油炸蝎子,這也讓蝎子市場需求大增,而價格也隨之逐步增加。
除了食用,蝎子也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其中有22種氨基酸,對多種疾病都有治療效果,民間也有人泡蝎子酒;還有人將蝎子當成香煙“抽”,從而替代“毒品”帶來的興奮感。
95年時,蝎子的價格就已漲至45元一斤,當時人們的月工資也才500元左右,可見蝎子已不是普通人能消費的了。很多人也開始了捕撈蝎子為生,他們常常組團出發,去往野外抓捕蝎子,彼此間也能有個照應。
為了交易安全,這些人通常抓捕完就會出售到指定地點,販子再通過貨車運到山東、廣東等地,進而進入市場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銷售鏈。
而隨著山東、河南、兩廣等地的野生蝎子捕捉一空,人們又將目光看向偏遠地帶,很快賀蘭山脈盛產蝎子的消息被人所知,寧夏境內抓捕蝎子的人開始多了起來,而此時已是2005年。
很快,蝎子價格就漲至300-400元/千克,人們的捕捉熱情繼續增加,18年時野生蝎子就已漲至800元/千克,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今年蝎子價格更是翻漲,賣出了1500元/千克。
因蝎子價格急速上漲,這兩年捕捉蝎子的隊伍再次壯大起來,很多人組團抓捕蝎子。今年,近2000人在賀蘭山抓捕蝎子的新聞再次掀起一層浪,引來了很多人熱議。
02、日賺20萬成傳奇有知情人表示,這些“抓蝎大軍”裝備齊全,個個經驗老道,很多人日賺上千上萬元,更有一人運氣好一夜賺了20萬,在圈子里成為傳奇。
賀蘭山一知情老人表示,自從“抓蝎”風氣盛行后,很多村民放棄了手上的工作,加入到“抓蝎大軍”,還有一些村民混得好,從抓蝎者過渡到經紀人、中間商。
老人稱,他所知道的最大經紀人,手里有三五百個抓蝎人,每天靠收購這些抓蝎人的蝎子,從而暴富一筆,一年就可在城里買房買車,而十多年的抓蝎生涯中,那些抓蝎人的生活也煥然一新。
但這兩年,隨著蝎子數量大減,不少地方已絕跡,很多在賀蘭山抓蝎的人也不得不改行,只是依舊有一些人繼續堅持下去。
蝎子是一種夜行生物,白天時在洞穴睡覺,夜間會爬出來覓食,通常在外活動3-6小時。而從4月份開始,捉蝎人就開始行動起來,通常晚上8點開始抓捕,一直工作到凌晨2-3點,忙活半夜可抓上0.8-1斤左右,但也有人運氣好一夜捉上3-4斤。只是,這兩年賀蘭山的蝎子已少之又少,想要抓蝎子并不容易。
而想要抓蝎子,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經驗,不然就是碰到蝎子也會逃走。原來,成年后的蝎子身上有熒光,在紫外線光照射下會發出藍綠色光,個頭越大,發出的光也就越強,因此大家拿著紫光燈照射,發現有藍光,90%是蝎子。
有了紫光燈后,抓捕蝎子的效率增加5倍之多。抓蝎人往往一輛摩托,一個抓蝎鉗,一個特制袋子就可抓捕蝎子。
03、賀蘭山的危機抓蝎子的投資不大,且行動靈活,這也讓執法難度加大。就算執法人員發現有人抓蝎子,可這些人發覺有異常后直接朝著深林中跑去,想要抓到他們難度太大。就算摩托車被沒收,但第二天又可以買上一輛二手的。
但如此一來,卻導致賀蘭山的生態系統遭受破壞。蝎子作為一種肉食性爬行生物,一年可吞下8000-10000只害蟲,其中多為蝗蟲,可有效減少蝗災。一旦蝎子被大量抓捕,那就會導致當地的老鼠、蝗蟲等增多,對莊稼生長不利。
而蝎子本身的繁殖性就比較差,它們需要3年才能長大,且一年只產一窩。而捉蝎人的瘋狂抓捕,使得蝎子的數量大減。
寧夏小動物協會會長劉江畔稱,寧夏的蝎子存量僅有正常年份的30%,其中70%已被人工抓捕,當地的環境遭受破壞。
而從2020年7月開始,寧夏***廳就聯合多個部門,對賀蘭山一帶進行重點排查,一經發現抓蝎人就重點打擊。
不過因懲罰力度太輕,警方多采取勸告加沒收方式,因而那些抓蝎人不以為然,很快又組建一套裝備,接下來還需要重點處罰加打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