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兒科常見疾病,多由感冒誘發,五月是春夏交替的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巨大,也是感冒、咳嗽頻發的季節,嬰幼兒、少年兒童因為身體發育尚未完成,免疫力相較于成年人更弱,所以季節交替的時候更容易得病。
少年兒童是感冒、咳嗽的高發人群
咳嗽的病因:
1、外感六淫:
古代認為一年有五季,春有風,夏有暑熱,長夏有濕,秋有燥,冬有寒,這其實是四季的正常之氣,又稱之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中醫認為外感六淫邪氣是咳嗽的主要病因。
經常運動的人很少感冒,為啥呢?
經常跑步的人元氣就會旺盛,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體正氣旺盛,四季常氣不會導致人疾病。反過來講,只有身體虛弱了,感受了六淫之氣,就會生病。還有一種情況,四時氣候變化過于強烈,比如冬天太冷、夏天太熱,即使正氣旺盛如果防護不當也會生病。
雨天氣溫偏低,最是容易感受風寒濕而感冒、咳嗽
因為四季之氣有所不同,因此人體所感致病外邪也有所不同。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數變,所以感冒咳嗽常以風為先導,其他邪氣多隨著風邪共同侵犯人體。
六淫之中,唯風邪可以和其他所有邪氣合并,比如風與寒合則為風寒,風與熱合則為風熱,風與濕合則為風濕,風與燥合則為風燥。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講“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現代臨床觀察,咳嗽以風夾寒者居多。
2、內生邪氣干肺:
人體飲食失節、起居失調、嗜好煙酒、七情內傷的原因,產生瘀血、積滯、氣郁、痰濕、內火等內生邪氣,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肺氣上逆而為咳。
飲食不節制肥胖,就會內生積滯、痰濕、瘀血等邪氣
咳嗽的病機:
中醫認為肺有宣發肅降的生理功能,外邪侵犯人體或內生邪氣干肺,肺氣宣降失調,肺氣上逆則為咳,咳嗽是內外病邪犯肺,肺臟祛邪外出的一種病理反應。
中醫認為:咳嗽是肺臟受邪而鳴的一種病理表現
今天講的是一例風熱咳嗽的治療。
初診基礎情況:趙xx男13歲
主訴:自述被感冒的同學傳染,昨天夜里發燒,咳嗽,最高燒到39.5℃
問診:咳嗽氣急,痰多黃稠,口渴咽干,發熱頭痛,昏沉欲睡,微汗出,鼻流黃涕,口喝多飲。
望診:舌紅苔薄黃
血常規:白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均高,提示病毒細菌混合感染。
脈診:脈浮數
辨證:肺炎喘嗽——風熱閉肺
立法:辛涼宣肺清熱化痰
方藥:銀翹散合桑菊飲、麻杏石甘湯五付
用法:冷水浸泡中藥40分鐘,熬到開鍋后聞到香味大出就關火,大約燒開1~2分鐘,每付藥煎煮2次,分2次溫服。
患者服用一天中藥發燒就退了,囑其繼續服用中藥,患者服完5付中藥,咳嗽基本很輕微了,仍有點咽干咽痛,舌邊尖紅,以養陰清肺湯善后。
中醫里的咳嗽在西醫屬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不同疾病,但是外感咳嗽在中醫的辨證論治,無非就是風寒、風熱、風燥、痰熱咳嗽很有限的幾類,只要仔細辨證,對癥用藥,治療及時,快則一兩天,慢則三五天,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總結:
1、兒科感冒、咳嗽、咽喉炎,一般屬于中醫的風熱感冒、風熱咳嗽、溫病初起,選擇第一時間去治療才能收到最快最好的效果。
2、中醫治療感冒、咳嗽、咽喉炎,治療時間一點也不比打針輸液慢,關鍵是沒有副作用,安全性性很高,至于中藥比較苦孩子們不喜歡的問題,可以選擇一些中成藥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