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開封,對這個古樸靈秀的千年古城,竟然一見如故。有人說,若跟一座城市有緣,遇見只是早晚,若跟一座城市有緣,只消一眼便會愛上。我想,開封這座城,必定在前世便已灑下思念的種子,否則,今生初見何以感覺緣深情切。
繁華的塵埃落下,日月望穿幾度春秋,故人遠去,喧囂散去,八朝榮辱新衰彈指一揮間。金釵劃影,玉蕭吹夢,漸行漸遠,開封城一如入定的佛,遺世千年,坐看風輕云淡。
金水河畔,天波府外煙水繾綣浩渺,草木依舊,如果千年古史是一場劇,多少故事流淌成河,多少忠貞俠膽傳世千年。推開朱漆大門,像開啟一支塵封的酒,寂寞里透著辛辣,我站在河的對岸,在心底淺彈一弦無音的曲,就著故事入喉。
天波楊府,北宋時期宋太宗為楊業楊令公所建府邸,因建于天波門金水河畔,故得此名,1994年依據《宋東京考》、《如夢錄》、《祥符縣志》等記載新建于北宋皇宮遺址龍亭公園東側,西臨清明上河圖,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由東、中、西三個庭院組成,中院是楊家府衙、西院是楊家花園、東院是楊家將演兵場。
飛檐翹角,曲宛廊柱,旌旗獵獵,滿門忠烈,道不盡的千秋往事英勇豪情。曾經的天波楊府“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何等榮耀,如今英魂歸去,天波樓臺故事長。
中院之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
楊業,北宋抗遼名將,因大敗過遼軍,被稱為“楊無敵”,民間稱他為“老令公”。宋太宗曾經為得楊令公建下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而楊令公為救太宗魂斷李陵碑。在天波樓一層議事廳,楊業發兵幽州救主的雕像,刻畫著太宗被困幽州,令公和八個兒子手捧召書商量對策的故事。二樓報國廳佘太君楊門選將,無聲演繹一場忠烈往事。
楊家將用兵如神戰無不勝,遼人聞風喪膽,卻被潘仁美奸人所害。在幽州之戰中,楊七郎被潘仁美亂箭射死,楊令公撞死在李陵碑上。
天波樓到了宋真宗這一朝代,又遭小人王欽暗算,挑唆奸臣謝金吾拆掉天波樓,可謂歷經血風腥雨流年坎坷。千年的劇本早已注定,錦繡叢中,似乎君子的身側總有小人相絆。鏗鏘良將一片忠心血染江山,徒留世人唏噓默嘆,但小人遭世人唾棄,英雄受萬人敬仰,便也值得。
天波樓東西配殿,雕塑著楊家將的故事,英雄歸來,那停留的過往,仿佛從不曾遠去。
中院之孝嚴祠
高樓望斷人不見,煙花散盡末成眠,歷經滄桑輪回,朱門已然斑駁,過往的路人,抖落一身煙塵,在這和平盛世的年代,走近這朱門院落,打撈一首流傳千年的曲。
孝嚴祠是太宗御賜的祭祀殿,于天波樓相鄰,孝嚴祠內神龕之上,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宗保、文廣等22位武將塑像前放置著宋、元、明歷代皇帝為楊家將授贈的神位。“祖德宗功千載英靈憾山岳,父忠子義一堂威烈震遼疆”,孝嚴祠前敬一柱清香,愿它逾越千年,告慰英靈。
中院之兵器殿
楊六郎鎮守邊關之時,收得岳勝、焦贊、孟良三員大將,楊家將如虎添翼,勇猛異常。天波樓旁,兵器殿內門前兩側立著焦贊、孟良雕像,那和六郎金戈鐵馬馳騁疆土的日子,兄弟感情早已超越生死。遼土歸附漢土后,六郎派孟良再入遼土,取回楊令公尸骨安葬。不曾想,焦贊搶先一步,卻被孟良誤殺。
案上紅燭催淚,寒月敲窗西風卷簾,孟良以自刎祭兄弟,從此天涯路,魂斷夢不在,宋真宗賜二人謚號“忠誠侯”,六郎痛失左右臂哀痛不已,不久也離開塵世,終年48歲。冷煙和月,疏影橫窗,縱使斗轉星移,風云變幻,英雄永遠存活在歷史深處,不曾走遠。
槍刀箭戟擺放在兵器殿左右兩側,中間一幅《秘傳三十六式楊家槍圖解》石刻,圖文并茂描繪了楊家流傳的槍法,一招一式中,氤氳著傳承的敬仰之情。
中院之鐘鼓樓
一方照壁,遺世千年,鐘、鼓樓分立兩側,鐘曾叫“聚將鐘”,鼓曾為“催戰鼓”,為楊府聚集將士鼓舞士氣所用。鐘樓門外立著的牌子書寫著“大宋天波楊府郵驛”,如今,現代氣息點綴其間,作景區郵局所用,一著宋代裝束的姑娘,在此以菊為本,另做一些手工。
鼓樓也叫火帥閣,流傳著燒火丫頭楊排鳳的故事。楊排鳳曾為楊府燒火丫頭,擅使一根燒火棍,后成為穆桂英的得力先鋒。穆桂英為楊家孫媳婦,民間流傳著《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有人認為,世上本無穆桂英,當然也無楊排鳳。可據說楊文廣的妻子是鮮卑族人,復姓慕容,穆字讀音和慕容相似,穆桂英的存在便成為可能。可無論真相如何,楊家將忠烈千秋,俠肝義膽必定已滲透進每一位楊府人的身上,棲息在靈魂深處,無論男女,不論老少。
西院之楊家花園
繡簾風細,軒窗人靜,回廊紅柱,拱橋假山,楊家花園內一派歲月靜好的模樣。豫劇博物館外,黃柿滿枝,曲水流淌,風煙俱靜,一切如初,只是曲未盡,而人已不見。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劇目和曲目中,楊宗保是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為楊宗保的兒子,可是《宋史》中卻無楊宗保,而稱楊文廣是楊六郎的兒子。元代徐大焯書中卻有“延昭之子名宗保”之說,到了明代,王世貞《宛委余錄》中也有此說。楊文廣和楊延昭的卒年整整隔了60年,這中間是否隔了一代?楊六郎的兒子是楊宗保還是楊文廣?至今仍然是個迷。
漫步在青石閑階,觸摸時光雕刻的痕跡,逗喂一池紅魚,細數歷史風云,懷念那曾經也同樣倚欄憑靠的英姿。不知那遠在時光深處的楊令公、楊六郎、楊文廣……是否也欣賞過同一片天空下的時光靜美。
東院之演兵場
瞻望千年,那遠去的經年,依然回響著不老的流傳。以一顆敬慕之心行到東院,鑼鼓喧天,旌旗獵獵,兵來將往中,演兵場上一出流傳千古的戲,讓人分不清是過去,還是現在。楊家湖畔,秋風起,十里殘荷,依舊懷揣著不老的夢,生動了這方歷史的舞臺。
天波楊府和菊花
宋人愛菊,家家戶戶種菊花,菊和開封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節,并以菊為市花,曾在天波楊府舉辦無數場菊花節。天波楊府的故事中,楊家將多以豫劇的方式流傳,在楊家府衙照壁前,以菊花綠植做的豫劇臉譜造型非常醒目。尤其在菊花繁盛的季節,整個楊府多以菊花點綴,如果你走進鼓樓還能欣賞到“菊藝”。以南天竺、菊花、玉簪、薔薇、萼距花做出的插花造型,極具觀賞性,讓人很想回到宋朝那個年代,看一看那叱咤風云威震天下的楊門女將,也熱愛這“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的菊花吧。
墨云消散,日光初露,朔風卷酒旗,飲一杯摔碗酒,和開封這座城的緣份,便從天波楊府開啟。
攻略:
天波楊府門票60元
演出時間表:
上午
9:30《楊令公點兵》北大門
10:20《秘傳楊家槍》忠烈千秋舞臺
10:50《楊門武學展演》忠烈千秋舞臺
11:30《四郎探母》忠烈千秋舞臺
下午
14:30《9:30《楊令公點兵》北大門
15:20《秘傳楊家槍》忠烈千秋舞臺
15:50《楊門武學展演》忠烈千秋舞臺
16:30《四郎探母》忠烈千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