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月以來的這波疫情,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7.3萬例。4月5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透露,昨天上海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首次突破1萬例,總數達到了13354例。
上海市***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速度很快、隱匿性很強,目前上海疫情還在高位運行,形勢極其嚴峻。
上海4日啟動了全市核酸篩查。截至4月5日8時,全市共采樣2566.5萬人、242.7萬管,已完成檢測192.5萬管,其余樣本還在檢測之中。
在25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開展檢測,無疑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綜合能力的一次考驗。目前中國15個省份已派出醫務人員38000多人,另調集核酸檢測力量238萬管支援上海。
在眾多援滬醫療隊中,來自武漢的醫療隊被網友稱為“熱干面”和“生煎包”的雙向奔赴。“在武漢疫情期間,上海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一名援滬的武漢醫療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們都曾有武漢抗疫的經驗,在上海工作起來也能得心應手。
4月4日,武漢六院援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在為上海市民采集核酸。圖片來源:武漢六院
鄂、滬的雙向奔赴
“街上沒有人,小區里封閉管理”,從高鐵站前往隔離***的路程,喪失“活力”的上海,讓白祥軍“想起了2020年時的武漢”。
他是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副院長,也是此次同濟醫院援滬醫療隊的領隊。
4月2日下午3點,武漢同濟醫院接到援滬通知。武漢疫情后,國家衛健委在現有國家醫學中心規劃的基礎上,增設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落戶該院。武漢同濟迅速從該醫學中心中抽調了一支隊伍,共53人,囊括呼吸、心臟、腎臟、ICU等科室的醫護人員。
“他們都曾有武漢抗疫的經驗,在上海工作起來也能得心應手”,白祥軍說,他們連夜通過網絡視頻開展院感及疫情個人防護等培訓和考核,并于次日凌晨5點在醫院集中,趕赴當天第一班早上8點鐘通往上海的專列。
武漢市第六醫院援滬醫療隊接到的通知更早一些。武漢六院副院長王小江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大約是3月30日他們就向院里下達了自愿申請援滬的通知,最初名額只有15人,結果通知下達后,大約一百多人報名。后來應省里指令,六院的名額增加到了24人,由4名醫生和20名護士組成。
武漢六院援滬隊。圖片來源:武漢六院
武漢六院第一個報名的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江城。江城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2020年武漢疫情中,他雙肺全白,一度出現呼吸昏厥,住院整整50天。
江城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日記,一度吸引了數千萬人關注。“當時武漢那么困難,全國各地人民過來支援我們,從內心里是非常感謝的”,這一次,他扛起了六院援滬醫療隊領隊的大旗。
像江城一樣,24名醫護人員均有參與武漢抗疫的經驗。王小江說,他們除了按報名的先后順序,也從***上做了安排,4名醫生分別來自呼吸、心血管、神經、消化科室。
“除了照顧新冠的病人以外,還怕他們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礎病,像心血管、腦血管、消化道方面的疾病等。”王小江說。
白祥軍也有相似的看法,在臨時組建的方艙醫院中,如果病人管理不好,可能會產生一些意外的情況。在方艙醫院的病人都是些無癥狀感染或者輕癥患者,他們中大多數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療,所以重在管理、心理疏導等,讓患者能夠更快康復和轉移。
由于火車載量有限,六院的醫護隨身帶了兩天的防疫物資,以及一臺監護儀、一臺除顫儀,還有一個急救箱,之后再通過貨運補充之后的物資。在確定名單后,醫院也要和醫護人員的家屬逐個解釋并征得理解,“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
4月4日凌晨,上海虹橋中心愛琴海亞朵S***,迎來了武漢第六醫院的醫療隊。圖片來源:亞朵集團
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共有1649名上海醫務人員馳援武漢。據悉,此次湖北省第一批援滬團隊千余人,包含了15家部省屬醫療機構和35家武漢市醫療機構。
“決戰36小時”
當天中午約12點半,白祥軍一行抵達了上海虹橋火車站,隨后被送往隔離***。他們被安排到了上海市靜安區,到達***之后,便開始點對點安排工作,“主要是通過核酸檢測把無癥狀感染者或輕癥病人篩出來,之后轉移到方艙醫院治療”。
4月4日,上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核酸檢測,這是上海在將浦東浦南相關轄區和浦西相關轄區分批檢測后的首次全員核酸檢測,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篩查,上海進入“決戰36小時”。前一天,上海已經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一次抗原檢測。
據悉,待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篩查結果,明確后續管控措施。在此之前,上海全市將繼續實施封控管理,除因病就醫等外,嚴格落實“足不出戶”。
“我覺得經過這兩年抗疫,都有了一些經驗。上海的社區都動員了起來,居民也沒有出現太多恐慌的情緒。”白祥軍說,早期在武漢,因不知道病毒的厲害性,社區未能及時發動起來,甚至還會忙中出錯,出現核酸樣本和人對不上的情況。
白祥軍表示,目前上海當地已經把核酸檢測系統建立,志愿者很熟練地幫醫療隊把信息錄入,他們只負責采樣。
武漢同濟醫院醫護人員入小區采集核酸。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據湖北省衛健委消息,當天共有740名武漢援滬的醫護人員分為兩個組別進入閔行區和長寧區為社區居民開展新冠病毒核酸采樣工作,共計完成核酸采樣39.9萬份。
江城和他所在的醫療隊共24人,加上當地社區衛生院約10人,共完成約2萬名居民的核酸采樣工作。
“總的來說,因為有經驗,所以心態還好”,江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于發布會上不斷攀升的數據,他們并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當時親身經歷過武漢的情況。
在白祥軍看來,上海的疫情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武漢的時候,病人確診后發生癥狀就馬上到醫院去了”。但奧密克戎以無癥狀感染者多。病毒的隱蔽性極強,傳染性又強,導致傳播速度很快。這也導致醫療資源一下就被擠兌掉了。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領隊的江城內心也非常忐忑,既希望隊員們能在上海正常開展工作,也希望他們能平安回到武漢。
白祥軍則向隊員反復強調,希望提高他們的警惕性。“我就怕隊員中出現不重視的心態,麻痹大意”,他說,方艙醫院畢竟不是正規的醫院,必須謹慎防范院感問題,“我就像一個婆婆一樣嘮叨了十多次”。
打贏這場大仗硬仗
從3月初開始的這一輪疫情“倒春寒”,正在席卷整個上海。即便是以精準防疫和3000名流調員著稱的上海市,在傳播力度極大、隱蔽性極強的變異株奧密克戎BA.2面前,也不免陷入嚴峻的形勢。
用張文宏的話說,上海這次流行的BA.2,傳播力度確切來說應該是9.5的R0值。意味著1個人可以傳10個人,幾乎是早期傳播力的3-5倍之間。
3月24日,上海日增無癥狀感染人數首次破千,而4月1日至4月3日,上海新增的無癥狀人數合計突破了2.2萬。4月5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秘書長顧洪輝通報,4日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首次突破一萬例,總數達到13354例。3月以來的這波疫情,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7.3萬例。
七普數據顯示,上海市的常住人口約2487萬人。從最早的核酸“網格化”篩查,到“切塊式”、“網格化”并行。以黃浦江為界,上海市民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封控。
3月25日,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介紹稱,現在增高的例數對于整個醫療體系造成了壓力。
而在上海集中隔離點醫療救治組組長、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臨時集中隔離收治點總指揮陳爾真看來,這次疫情的規模,比武漢還要大。他曾是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長。
目前,全國15個省份已經派出了醫務人員38000多人,另外還調集了核酸檢測力量238萬管來支援上海。他們的任務包括承擔方艙醫院、核酸采樣、實驗室核酸檢測等。
連日來,鄰近上海的浙江省、江蘇省共兩萬余名醫護馳援,被稱為“家底式支援”。
此外頗受關注的是,4月3日,軍隊抽組衛勤力量2000余人,來自陸軍、海軍、聯勤保障部隊所屬7個醫療單位,支援上海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4月2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從吉林趕赴上海調研疫情防控工作。孫春蘭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態度堅決果斷,行動迅速有力,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緊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有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和***優勢,調集檢測能力、醫務人員、防控物資等資源力量,強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協力盡快打贏這場大仗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