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蘋果,隔壁老王咋就賣的比我的貴、賣的比我的好呢?”品牌很重要!沒有品牌,農產品賣不上價,但是要打造一個農產品品牌又談何容易?多少營銷達人絞盡腦汁最后只是水中望月。
想要在眾多參差不齊的農產品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具有獨特的屬性或是標識,農產品品牌化之路是必然的趨勢。
一、我國農產品品牌發展態勢我國農產品品牌發展的態勢為起步晚、發展快、潛力大。農產品注冊商標從2008年的60萬件增長到了2012年的125萬件,4年間翻了一番。
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國“三品一標”獲證單位總數為58422家,產品總數121743個。其中,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總數37778個,比2017年底增長18.1%,2018年向社會提供綠色優質農產品總量超過3億噸。
農產品品牌發展與價格波動的關系研究
2018年3月4日,淘寶發布的《全國地方特色農產品上行報告》顯示,來自天南海北的特色農產品正在加速“入淘”步伐,不僅打響了品牌,更打開了市場。截至2018年,淘寶天貓上地方特色農產品數量達到2900多種,覆蓋所有省份。
《全國地方特色農產品上行報告》
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越來越傾向于選購優質農產品或者有機產品。
消費群體的觀念逐漸轉變為:有品牌的農產品能代表信賴、放心和高品質。
然而,我國大多數農產品還處于無品牌階段,優秀品牌農產品更是嚴重缺失。因此,為自己的農產品辦個“***”顯得尤為重要。
二、農產品品牌化存在的問題(一)品牌意識不強,品牌形象不突出
在農產品品牌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真正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卻屈指可數。
我國約95%的農產品行業還處于導入期,還沒有形成強勢品牌,大量品牌資源被閑置,這些雖然是問題,但也正是我們做好農產品的機遇。
東北滿目琳瑯的大米品牌
(二)品牌設計雷同問題嚴重
許多地方的農產品有搶注品牌等現象,產品設計特點也不明顯,往往在品質、加工、名稱、外包裝設計上雷同。導致宣傳乏力、惡性競爭,沒有形成合力和品牌效應,發展難度很大。
(三)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
由于品牌產品意識薄弱,導致科技含量較低,很多產品是直接流入市場,參與競爭。造成產品價值低,利潤微薄。
袋裝蔬菜
(四)品牌培育缺乏思維***
在品牌培育方面,許多地方***、農業企業等還缺乏創建品牌、發展品牌的新思維、新***和新手段。一些地方把原料當成產品賣,把土特產當成品牌賣。原料與產品、土特產與商品、商品與品牌混雜在一起。
三、如何打造農產品品牌(一)優化生產區域
許多農產品種類及其品種具有生產的最佳區域。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土質,溫濕度、日照等自然條件的差異,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形成、許多農產品,即使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區域其品質也相差很大。
因地制宜發展當地農產品生產,大力開發當地名、優、特產品的生產,從而創立當地的名牌農產品。
(二)科學的生產管理方式
不同的農產品生產管理方式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如采用有機農業方式生產的農產品品質較差。采用受工業污染的水源灌溉嚴重影響農產品品質,也嚴重影響衛生質量。
生產中采用各種不同的農業生產技術措施也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如農約選用的種類、施用量和方式,這直接決定農藥殘留量的大小;還有如播種時間、收獲時間、灌溉,修剪,嫁接,生物激素等的應用,也會造成農產品品質的差異。
(三)優化營銷方式
市場營銷方式也是農產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方面。包括從識別目標市場的需求到讓消費者感到滿意的所有活動,如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市場定位、市場促銷、市場服務和品牌保護等。
提高農產品營銷能力,有助于擴大農產品品牌的影響,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和份額。所以,營銷方式是農產品晶牌發展的基礎,而品牌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競爭力。
(四)***認定
沒有品牌,特色農產品就沒有市場競爭力;沒有品牌,特色農產品就不能賣出好價錢。***的認定是農產品的一個無形資產,對提升農產品品牌效益和附加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在農學谷上一期的《精品農業特訓營》中,我們講到的小產區認定,由于小產區的占地面積小,其產品和品牌授權主體及其權益更加明確清晰,有利于滅少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公地悲劇”現象和問題,更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產區管理模式、品牌營銷體系和產區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