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地圖炮業界里,人盡皆知的一句是“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而這個詭異的別稱讓湖北人尷尬,倒不是其它原因,而是比起它四周的地圖炮???,湖北人的特征顯得有些不清不楚。
“九頭鳥”的意思是啥,別說外地的,估計有些湖北的同胞都搞不太清楚,是狡猾?精明?奸詐?干練?還是不屈不撓?是褒義還是貶義?又為何湖北人被稱為“九頭鳥”?
九頭鳥的出生
九頭鳥最早源自楚地的九鳳神鳥?!渡胶=洝ご蠡谋苯洝氛f:“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九鳳,顧名思義,長著九個腦袋的鳳鳥,民間稱為九頭鳳,是楚人心中的神鳥,祥瑞之鳥。
武漢九鳳山公園的九頭鳥雕像
由褒義變為貶義經歷了一個過程。
楚地最開始是華夏文化的邊緣,屬于苗蠻集團,跟當時的中原諸侯共主周朝一直有摩擦。
湖北一些方言中還有著一個詞叫“不服周”,顧名思義,不服周的管理,和周相處不融洽,當時的周朝一直想教桀驁不馴的楚國怎么做人,結果周昭王還被楚人殺死在漢水,周朝也喪失了可以直接控制的武裝力量,對諸侯不再有絕對優勢,為春秋戰國拉開了序幕。
人家齊桓公稱霸的時候,喊得口號是“尊王攘夷”,把遏制楚國和北逐戎狄相提并論。再說了,春秋五霸的幾個都是稱公,唯獨楚莊王稱“王”,楚莊王還大逆不道地問周王室的官員,象征王權的九鼎有多重。
影視劇中的楚莊王形象
這純屬和周王室叫板!
所以,周人看不慣楚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開始了對楚人傳統的妖魔化宣傳。
周人說道:南方出現一種兇獸,有9個腦袋,九頭鳥肆虐天下。
于是天帝派出天狗去誅殺九頭鳥,天狗咬掉九頭鳥一顆頭顱,九頭鳥從此蟄伏人間,一旦出現便是大兇之年。
明刊本《山海經》中的「九頭鳥」
傳說九頭鳥在民間被稱之為“鬼車”,被咬掉的頭顱一直流血不斷,喜歡飛入百姓家捕食幼兒,又喜歡夜晚飛去人家吃人剪下的手指甲,以窺探別人的隱私。至今有些地方還禁止晚上剪指甲,就是從此來的。
周人對楚忌恨已久,故而從神話傳說上將其祖先九頭鳳凰說成了妖怪。
秦始皇統一六國,楚國人反抗最烈,對秦造成的殺傷也最多。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書同文、車同軌,與中原地區信仰不同的鳳凰崇拜自然不能保留,于是九頭鳳凰變成九頭鳥,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壓制。
為什么“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如果僅僅是因為“九頭鳥”生在楚地,湖北人就有了這么一個詭異的別稱是說不過去的,為什么湖北人被稱為“九頭鳥”而不是湖南人?
將湖北人和九頭鳥掛上鉤的還得說說身為湖北人的萬歷首輔——張居正。
影視劇中的張居正形象
明神宗時期,張居正為懲治腐敗,肅正風氣,派出了9個欽差大臣到各地明察暗訪,對***者當即正法。當時民間人人拍手稱快,由于張居正是湖北人,因此百姓贊曰“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頌揚張居正精明能干。
不過,劉基所著《郁離子》一書中編纂了一則寓言故事,九頭鳥一體九頭,為了爭奪食物,九頭相互啄對方,最后導致頭破血流。但它們不明白的是,無論是哪個頭吃下食物,最終都落在一個肚子里去。
林語堂先生在他的地圖炮專著《吾國與吾民》評價湖北人:“精明強悍,頗有胡椒之辣,猶不夠***,尚須爆之以油。”
林語堂
這又說明了湖北人做事彪悍,欠缺圓融的手法,精明但不懂得如何協作。
春秋時期,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為了報仇,伍子胥率吳師兵入楚都,還覺得不夠解恨。親自下令掘開了楚平王的墳墓,把楚平王鞭尸三百。其情感之熾烈、行事之偏激,可見一斑。
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之后,曾對楚國滅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楚國人很彪悍,但各自為戰,保護起自己的家庭敢豁出去,但就是無法擰成一股繩。單個的秦兵未必是楚兵的對手,但是一旦大兵團作戰,講究紀律與配合,楚軍就不如秦軍了。
影視劇中的白起形象
其實我們平心而論,這些問題,不能全是湖北人的鍋,一大部分是地理原因。
地理環境塑造行為模式,行為模式造成地域偏見,最廣為人知的案例無“黃泛區”。由于黃河和淮河的定期泛濫,當地居民無法穩定的積蓄財富,長期以來形成了注重短期行為、為生存不擇手段等行為偏好,進而導致周邊的河南、安徽、蘇北成了地圖炮??汀?/p>
而相同的還有位處江漢平原的湖北,幾乎每次洪水,都會迫使人們為了土地和生活相互爭斗。隨著洪災頻率越來越高,圍繞洪災的民間沖突也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常態化。人畜無害的湖北農民,由此逐漸變成了以狡猾刁悍著稱的“九頭鳥”。
湖北同胞被迫繼承了“九頭鳥”的性格,但同樣也繼承了“九頭鳥”的品質,那股超乎尋常的生命力和意志力,那種不怕苦不怕險的精神,義無反顧,涅槃重生!
鳳鳴四海,凰出荊楚
九頭鳥代表生命力和意志力極強,俗話說貓有九條命、狐有九尾,干事創業有“九九八十一難”。楚國被秦所滅時,楚人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呼喊,最終楚人陳勝、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滅了秦。
影視劇中的項羽形象
近代以來,湖北秭歸人、革命家夏明翰在犧牲前寫下一首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首詩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正是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首義、滅亡滿清的第一槍。
1936年10月,紅軍在陜北勝利會師,毛主席曾對從湖北大地走出的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將領們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敵人四次圍剿砍了你們四個腦殼,你們還剩五個腦殼,九頭鳥不得了,九頭鳥要翻天哩!”
毛主席的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得到了印證。
抗日戰爭時期,在上海、南京失守后,武漢成了唯一的政治、外交、經濟的中心,中日雙方在武漢發動了大會戰。
七年淪陷,血腥的占領,瘋狂的殺戮,湖北省民眾傷亡逾93萬,九成縣市被日機炸毀,但日寇的兇殘從未擊垮荊楚兒女的斗志,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民族尊嚴,譜寫出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打敗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壯麗史詩!
武漢會戰
在這場反復長期的爭奪戰中,湖北同胞打死打傷日寇15萬人,日軍高級將領9人在鄂斃命。眾多抗戰史學家評價:湖北抗戰規模大,地域廣,殲敵人數多,在全國十分少見!
湖北同胞除了要征戰前線,還要提供成百上千的民夫來完成繁重的運輸任務,他們跋山涉水,餐風宿露,還時常遭遇日機轟炸,異常艱難,可他們卻任勞任怨,如期甚至提前完成任務。
在新中國1614名開國將領中,湖北籍將軍有235人,占總數的16%,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二。
徐海東(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人)
也正是因為這股“九鳳神鳥”精神,湖北守住了底線,讓“回首就是揚子江”成為一句“誓言”而不是“逝言”!我們也始終相信,這一次面對疫情,湖北同胞,依舊能守住底線,守住武漢!
不死鳥長鳴
丘吉爾曾說過:傳統精神從來不是用來拋棄的,而是在危難關頭用來救命的。
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湖北丟了那股骨子中“九頭鳥”的“難纏”精神,現在的中國會變成什么樣。
武漢歸元寺
我們不知道這場疫情還會延續多久,還會帶來多大的災難,但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已經延續了幾千年。
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會有多少困難等著,但我們會告訴時間,往后,我們奉陪到底;疫情,我們也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