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輪疫情暴發以來,我開始了居家辦公,便有時間參加小區的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凌晨四點半的集結
3月27日晚,上海劃區域封閉式管理的消息一出,鎮上便開了會,第二天我所在的小區就要進行全員核酸篩查。27日晚上十點多,社區居委書記在雙報到黨團員的微信群發出招募志愿者的接龍,不到一小時便有20多人報名。
28日凌晨四點半,志愿者們和鎮插村干部集中至社區會議室,在經過簡短的培訓后,大家便進入了工作狀態。
作為抗疫志愿者,大家圖什么?我想什么都不圖,就圖疫情早點過去,待春暖花開。
書記的哽咽
28日下午,突然一個未帶口罩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居委書記和我們志愿者面前,我們勸他戴好口罩回家,誰知他出口便說:“書記你正好在這,我今天就想罵罵這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見到一次罵一次。”我們不解地問為什么。“為什么?今天做核酸檢測,中午他們怎么不等我做完就到其他片區了?害的我又等你們,我見到他們就要罵。”“昨天要求全部居民待在家里,志愿者挨幢樓喊你們下來做核酸,為什么喊了你一個多小時你不出來?他們從四點鐘起來到中午,做完你們片區還有其他片區,一刻都不休息,還要這么多人來等你一個人……你有什么資格罵人家?……好了,我不想多說了!”說到最后,我分明感受到了居委書記的憤怒和哽咽,因為這兩天志愿者的辛苦,居委書記都看在眼里,他不允許不明就里的人去詆毀他們。
其實志愿者再辛苦,也沒有社區干部辛苦,他們已經連日連夜作戰,好幾位同志幾天來只睡了一兩個小時,他們不想睡嗎?他們不能睡!
日行3萬步
為了更好做好4天的封控工作,小區的志愿者隊伍分為了宣傳引導組、物資采買組等小組,宣傳引導組每組3-4人,分別到小區的四個片區宣傳抗疫的政策,引導群眾落實“足不出戶”的要求。
由于小區沒有病例,周邊也都比較安全,所以很多居民并不高興被“束縛”在家中,時不時出來溜達。看到這種情況,志愿者們不厭其煩地前去勸導,有的人理解,勸說之后就回家了,有的人不理解,直接要和志愿者們爭辯一番。
雖然排了上午班和下午班,但不少志愿者堅持上下午全程參與,一天之中在小區中巡查的步數普遍超過3萬步,嗓子也喊啞了。
特殊時期,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我想志愿者們更想宅在家中,而他們選擇的恰恰是付出,付出背后,他們只想得到一份理解。
青春、巾幗,更有銀發
近期報道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的新聞很多,似乎對老年志愿者的宣傳比較少,但幾天的志愿工作中,那些已經銀發的志愿者更令我破防。
在推進抗原測試的工作中,我所在片區的樓組長是一位60多歲的阿姨,由于片區中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我們基本上都要手把手教他們怎么做,本來她的任務主要是幫忙核實住戶信息,但她卻主動要求上門去教居民進行抗原檢測。還有在值守道口的志愿服務中,絕大多數也都是由大叔大爺扛起了責任,有的甚至要值通宵,但他們往往是樂此不疲。
如果說年輕人還有什么單位的要求、組織的號召,那么這些銀發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就只有一份無私了。
“對不起,我要請假了”
社區的志愿者隊伍中有老師、公職人員、普通職工……不少志愿者也已經連續奮戰幾天了。志愿者隊伍中數量最多的是老師,他們除了要參加志愿服務外,還要為學生上網課,給學生批作業,但只要沒有課程安排,就第一時間出來參與志愿工作。
4月1日,最辛苦的四天過去了,小區解除封控了,大家本以為可以休息一下了,但隨著新一輪抗原自測和核酸檢測工作的開展,志愿者的需求量依然不減。當社區干部在群里發起新一輪志愿者招募時,有志愿者不得不向社區干部解釋:“對不起,昨天抗原檢測我向單位請假了,今天不得不回單位了。”
是啊,志愿者是一個特殊的身份,很多志愿者確實很不容易,克服上班的壓力,投身到這次的疫情防控戰中,我只想說一聲:小區有你們真幸福。
文中沒有出現一個真實的名字,沒有一張圖片,甚至沒有什么驚天的事例,因為我覺得大家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僅此而已。
作者:紅馬甲(化名)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