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有多重?我們都知道一斤是500克,而國際標準中的一公斤就正好等于我國的兩斤。斤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重量單位,而公斤,也就是千克,是近代以來為了與國際接軌才引進的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重量單位。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計量單位,它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瓜葛,并且換算起來非常麻煩。斤和千克在以前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為什么它們之間就正好是兩倍的關系呢?
“斤”的進化歷史斤也可以叫做“觔”,是一種東南亞普遍使用的重量單位。從久遠的周朝開始,中國就有了明確的重量單位。在古代有一個叫做“司馬”的官職,司馬主要負責掌管軍事,因為需要管理糧秣,就以它命名了一套重量單位,稱之為“司馬平制標識”。所以斤也可以叫做“司馬斤”,同理還有“司馬兩”等等。因為當時一斤等于16兩,所以半斤八兩的說法就是這么來的。那古代的一斤是否與現在的一斤重量相同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個朝代對斤的定義都不相同,例如西漢一斤是258.24克,而到了東漢就變成了222.73克,隋朝時已經等于668.19克,到了唐朝又變成了596.82克。雖然斤的實際重量一直在變,但神奇的是,斤等于16兩這個標準一直沿用到了民國結束,各朝各代都未曾改變。
統一度量衡古代并沒有什么國際統一標準,不同地區之間使用的標準都不同,所以人們交流起來非常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有先見之明的人都想要統一標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秦皇統一度量衡。當初為了保證國家稅收穩定,秦始皇便在全國推行了標準的度量衡器。除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其實近代我國也經歷了幾次大的度量制度改革。
逐漸成為全球標準化的計量單位公斤也就是千克,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等于1000克,重量幾乎等于一升水的重量。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學習的知識。那么千克又是怎么進入我國的呢?在1928年時,國民***采用了“市用制”來對度量單位進行管理,這個時候一市斤就變成了二分之一千克,也就是500克了,不過此時仍舊沿用著一斤等于16兩的傳統。1959年時,我國又對度量單位進行了一次改革,市用制逐漸被新單位取代。
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包括了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和一些我國自古沿用的傳統單位,例如斤、畝、尺等等。現在提到大面積的土地時,也經常會用到占地多少多少畝,并且我們不會覺得違和,這就是因為當初這個單位被保留了下來一直沿用至今。一畝土地的面積大概為666.667平方米,古代時畝的面積是根據步數來定的。秦朝時百步為一畝,到了漢武帝時統一為兩百四十步為一畝。市制改革后斤仍舊被保留了下來,但因為一斤十六兩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來頗為麻煩,經1959年改革后,斤于兩的折算就改成了十兩為一斤,一兩為50克。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一斤等于500克,但并不是全國各個地方都是這樣。在香港和澳門,一斤大約等于605克。在臺灣有臺制,一臺斤等于600克。
一些常聽但不常用的單位現代以后生活中用到的基本上就是國際標準化的單位了。菜市場上的電子稱一般也都是用千克,只有一些老人還以用斤、兩等單位。雖然傳統單位的使用在日益減少,但多少了解一些就會發現這非常的有趣。例如兩上面還有擔。擔子就是扁擔,一把普通扁擔承受的重量就是一擔,常用來衡量糧食。兩下面還有錢。老中醫抓藥的時候就經常會用到錢這個單位。一錢等于十分之一兩,按照現在的換算也就是5克左右。除了中國的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偶爾會聽到國外的單位。比較常見的就是磅。磅是英制的重量單位,一磅約等于453.59克,換算過來,一千克就大概等于2.20磅。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傳統的計量單位,但在已經進入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統一標準是必不可少的。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單位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