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瑞醬在豆瓣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
當下的拍攝技術無疑是更先進的,不管是技術還是設備的硬件條件都更好,畫面說起來也算美,只是美得更同質化,少了特點,也少了人情味。
打光+后期調色,膚色已經脫離常人的軌道,不用糾結黃二白需要經過何種努力才能逆襲成黃一白,在這里,膚色像是游戲建模的自選選項,人人都可以選擇一副冷白皮。
而在大面積柔光濾鏡+十級磨皮的加持下,人人均可有吹彈可破的皮膚質感。面部的無瑕程度從沒有斑點痘痘,到沒有常人所有的肌膚紋路。
沒有法令紋抬頭紋眉間紋,顰蹙都難辨,網友們攻擊的瞪眼黨可能實際上是被模糊掉了面部的輕微表情浮動,也難怪演員們要用更夸張的表情和動作進行表演。(不是給演技差的演員洗白的意思)
但其實眉間輕微的一道皺蹙,就足以勾勒整個人物的愁思,比大幅度地瞇眼嘆氣搖頭好得多。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各個劇里的人物一種微妙的相似感。差不多的膚色,差不多的妝容,差不多的濾鏡,還有各部劇差不多的印象。
各個人物和觀眾間像是總有層揭不開的紗,人物的五官真實少了三分,靈動就也少了三分,記不住,自然也美不至驚艷。
而在更考驗五官立體度的大濾鏡時代,也很難再出一個五官靈動但鼻梁低平的美人。
梁小冰的皮相相當優越,五官輪廓和形態都很標致。中庭略長,但也符合她溫婉成熟的氣質。
也沒人能否認霍思燕在聊齋中的顏值。
而歐陽娜娜的五官已經相當優越,算得上很好看的美女了,平時隨便拍拍也很出片。
但面對現在的高磨皮鏡頭也難免暴露出平時不明顯的面部偏平的問題。
說到底,還是當下的審美觀念造成的內卷。好不容易粗平眉錐子臉的審美過去了,又迎來了白幼瘦的新風潮。很多劇集也都因為相似度極高的濾鏡+服化道與平平劇情組合拳被淹沒在劇集的浪潮里,即使是編劇和演技精良的優質走心之作,也往往逃不脫死亡濾鏡的攻擊。
(更重權謀大義的《瑯琊榜》,如果替換成《康熙王朝》的真實濾鏡,少了點古偶的味道,效果可能會更好。)
真實感其實也是讓劇中角色更有“人味兒”的必備。比如很多人小時候覺得美女如云的《聊齋》,雖然妝容和調色都頗具年代感,但鏡頭展現的畫面確實更真實。
沒有通篇磨皮濾鏡后,每個人細微的特點和不同都被放大,美得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講起來兩人都不算標準的美女,如果硬說,五官輪廓也都能挑出問題,但很難否定,在熒幕定格的這個瞬間兩個人都是美的。在真實的鏡頭下,臉上的紋路不是瑕疵,而是表情和演技的輔助,是感染力的衍生。
回過頭來看《步步驚心》,也會感嘆現在再看不到這樣的哭戲。微腫的嘴唇和面部,哭紅的鼻頭,這種真實感遠比45°角仰望天空漂亮地落淚要更觸動人心。
法令紋和眼眶肌肉共同發力,更能顯出想哭卻不能哭的克制,隱忍處更見深情,也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艷絕天下的趙飛燕臉色最多也只能算得上黃二白,甚至還有黑眼圈。但這并不影響她的靈動和嬌媚。
神仙姐姐的小龍女鏡頭里也不是冷白皮,但并不影響清冷孤傲的氣質。
混血感十足,五官深邃標致的張予曦在劇中的磨皮濾鏡下也五官變平,少了很多個人特色,輪廓的攻擊性甚至比溫柔如水的沈眉莊要更小。
大家都住在柔光濾鏡的房子里,造形感覺相似相近,小美女遍地,大美人稀缺。并不是現在的人沒有之前更美,其實是現在少有一眼萬年的特別感。少了真實感,也少了對多樣美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