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朱棣】
明成祖朱棣雖然是篡位上的臺,在歷史上名聲不太好,但他還是非常有作為的。
毛主席在1964年5月的一次談話中,就說過:“《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可見,毛主席對明成祖朱棣還是非常欣賞的,說他“搞得比較好”。
確實,在明朝歷史上,朱棣做過的大事還是不少的,比如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等等,都是值得歷史銘記的,甚至可以說,朱棣就是明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
明朝思想家李贄就評價說:“我國家二百余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梁啟超也評價說:“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國力大充,乃思揚威德于域外,此其與漢孝武、唐太宗之時代正相類。”
如果說朱棣有哪一點不足的地方,或是被后人議論的地方,就是他的登基了。
眾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從他侄子朱允炆手里奪過來的,叔侄之間經過了4年的戰爭,最后朱棣贏得了勝利,而朱允炆不知所蹤,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
朱棣的這段歷史的確有些不光彩,但是,也是形勢所逼,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他不反,朱允炆便會以削藩的名義把他收拾了,所以,其實朱棣的做法也無可厚非。
靖難之役持續了4年,一開始,朱棣的勢力完全處于劣勢,而朱允炆則全面占優,剛開始打的時候,朱棣也是被朱允炆吊打,但朱棣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最終反敗為勝,取得了勝利。
毛主席在讀《明史紀事本末》時,對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戰爭反復閱讀,了解得非常全面,說:“朱棣打仗出生入死,許多漂亮仗還是值得書寫的。”
這里,毛主席重點提到了建文二年的白溝河戰役,強調說,這一仗,處于劣勢的朱棣只有不到20萬兵馬,而朱允炆派李景隆率領百萬兵馬來征討,最后,這百萬的勤王之師被朱棣打得大敗,從此,朱允炆再也沒有多少實力組織有規模的征討了。
可是,打勝后的朱棣卻有些飄了,隨后不久,朱棣組織東昌戰役,結果他驕傲輕敵,被盛庸等人擊敗,被擒斬萬余人,朱棣本人也被重重包圍,最后在眾人的拼死保護下才實現突圍,撿回了一條命。
毛主席在對比了這兩次戰役之后,批注道:“白溝河大勝之后,宜有此敗。”
后來,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聊天時,再次提起了東昌戰役,強調說:“朱棣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注定會有閃失。”
毛主席還曾多次告誡軍事將領,不要犯“大勝之后驕傲的錯誤”,實際上,就是從白河溝和東昌戰役中得到的啟發。
據《明史》記載,靖難之役后期,勝利的天平漸漸向朱棣傾斜,朱允炆曾經派人求和,提出和談要求,明確以割地為條件。但是,朱棣不會這么傻,贏下這場戰爭就在眼前,他是不會放手的。因此,朱棣根本不理朱允炆的和談要求,當初自己起兵造反的時候,就說要“除奸臣、清君側”,現在他更是鮮明地打出了這個旗號,并進一步加大了進攻力度。
毛主席在看到這段的時候,在書上批注道:“始終以索戰犯為詞,使南京無法答允。”意思是說,現在誰都能看明白了,這明顯是朱棣根本不愿和談,故意刁難朱允炆,就是自己想當皇帝了。
1948年底,平津戰役拉開了帷幕,數十萬大軍將北平團團圍困,力爭和平解放北平,此時,毛主席已經開始考慮建都的問題了。
這天,時任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長的王稼祥,專門來看望毛主席,二人進行了深談,毛主席向他征求建都的意見,王稼祥對南京、西安、洛陽、北平等幾個城市進行了客觀的分析,最后建議毛主席定都北平。
這個建議,正合毛主席的意圖,他對王稼祥說:“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明朝遷都的問題。明朝朱元璋建國定都在南京,傳到朱棣的時候,遷都北平。這一政治中心的變化,對全國的政治經濟形勢均發生了積極的影響,我也認為北平最好。”
很顯然,毛主席最后定都北平,其實就是想到了朱棣遷都北京的故事。
實際上,朱棣遷都北京,當時還是頂了很大的壓力的,也被史書稱為“天子守國門”。
按照當時的說法,明朝的威脅來自北方蒙古人的南侵,朱棣遷都北京,既可以穩控全局,又可以近距離抗擊蒙古人,體現了一種非常強悍的態度。
1958年5月,毛主席出席十三陵水庫動工儀式,在儀式之前,他先到明長陵參觀,感慨說:“十三陵是個好地方,這朱棣也真是有些眼力。”
據記載,朱棣在生前選墓地的時候,就沒有在南京選,而是選在了北京。在參觀的時候,毛主席對守墓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個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敢在北京建都城,敢把自己的陵墓放在這里,不怕蒙古人的鐵騎,是個有膽識的人。”
毛主席在走到朱棣的陵墓的時候,還專門拿著一根大竹竿,幽默地說:“我們向明成祖討飯來了。”
而且,他還叫來隨行的程潛的女兒程熙,大家平時都叫她“小康熙”,毛主席笑著對她說:“小康熙,你去給明成祖鞠個躬,代表我啊!”
在毛主席的眼里,朱棣是有雄才大略的,能力也不次于朱元璋,認為在明朝的皇帝里面,只有他們兩個人“搞得比較好”。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系列】已發表文章——
毛主席這樣評價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顛覆了前人的觀點
毛主席評價劉邦:他能取得天下,主要因為做好了這兩點
毛主席評價項羽:為什么輸給劉邦?因為犯了這三個錯誤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為什么要給曹操翻案?英雄重英雄,稱他是“真男子”
毛主席評價劉備:有兩個致命缺點,注定了他無法統一三國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毛主席評價武則天:有治國之才、容人之量、識人之智、用人之術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他做的那兩件大事,都有“虛偽”的成分
毛主席評價宋太宗:無能,不知兵,不擇手段,小人之言
主席評價朱元璋:沒有鍛煉子孫統兵作戰,是一個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