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寧波象山,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海鮮了。生猛的海鮮和那精致到骨子里的魚面在全國范圍內,名氣可是響當當?shù)摹_€記得,去年夏天去下龍灣的時候,碰到了個上海大叔,他得知我是寧波人后,就對我說,象山的海鮮米道老靈額,等休漁期過了就去象山吃海鮮,他每年都會特地去象山吃海鮮。然后他又對我說:"象山的蘿卜團味道也還不錯的。"蘿卜團?我竟不清楚還有這種特產,我只知道米饅頭倒是蠻有名的,就和上海大叔說:"我不知道這個東西誒,就是里面是蘿卜餡嗎?"大叔說:"除了蘿卜還有些海鮮,你離得近,可以去吃一下試試的。"
剛好我有個同事是象山人,在她雙休日回家前,我和她說叫她幫忙帶點蘿卜團來嘗嘗。她一聽我對蘿卜團有興趣,說她外婆會做這個,就力邀我跟著她回去,吃現(xiàn)做的蘿卜團。身為吃貨的我,怎么會錯過這么好的機會,滿口答應跟著她一塊回去。
在回象山的路上,她提前和她外婆說了下想吃蘿卜團,讓外婆提早準備一下食材。到了象山,我們就往她外婆家趕,因為我想觀摩一下蘿卜團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
只見外婆將蘿卜切絲,再用水焯一下,撈出來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后撈出來,控干水分,放在一邊待用。外婆說,這蘿卜不能買北方的蘿卜,得買本地的蘿卜,本地蘿卜脆而多汁又甘甜生津。
說罷,她再打了個雞蛋攤成雞蛋皮,切絲備用,再將香干、冬筍、蔥、姜切末備用,
將新鮮的牡蠣、
剝好的蝦干切碎備用,我心想,不愧是象山人,吃什么都不愿意摒棄海鮮。隨后,熱鍋后放豬油,倒入蔥姜末爆炒出香味后,放入蘿卜絲和其他配料炒一下,調味后盛出。
接下來就到和面的時候了,
只見外婆將粳米和糯米粉按照一定比例拌勻,聽說這粉還是自己把米泡起來拿去碾米廠打成粉,再晾干的呢。隨后用開水把粉調成面團,外婆說,這開水的溫度一定要達到90度以上,做出來的團子才好吃。
然后揪成小面團,把炒好的餡包入,我也試著一塊包,發(fā)現(xiàn)就像是在包一個超大型的湯圓一樣,
將面團當中摳出個洞來放餡,然后再包起來,再把底放在桌子上敲平,
這樣一個蘿卜團就成型了,不過我和我同事包的慢而拙劣,不像外婆手法糯米嫻熟。
不一會兒,蘿卜團都包好了,接下來就是上籠蒸了,蒸了15分鐘左右,外婆說差不多熟了,
就揭開了蓋子,頓時騰起團團水霧,蘿卜團在水霧里就像仙子若隱若現(xiàn),給人了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同事說:"別傻看著呀,大老遠的特地來吃蘿卜團的,快趁著剛出鍋,吃一個呀。"就順手給我遞了個過來,剛出鍋的蘿卜團,燙的我直摸耳垂降溫,外婆就拿來了碗筷。看著這光亮細膩的蘿卜團,看著就像個白色的窩窩頭,忍不住顧不得燙咬了一口,
滾燙的汁瞬間流淌出來,咀嚼一陣后,這口感比較奇特,有著蘿卜的脆嫩,冬筍的清甜,蛋絲的嫩滑又有牡蠣、蝦干的濃濃海鮮味,這幾種味道在嘴巴里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再加上外面包著的皮又糯又韌,Q彈Q彈的很有嚼勁,自己做的,又是薄皮餡多,這味道可謂是鮮香可口,讓人欲罷不能。別看這蘿卜團個頭不大,但是還是很實誠的,一個熱乎的蘿卜團下肚,差不多就能把我的胃給填滿了。外婆笑著問我:"米道咋話?""好好吃的,我都從來沒吃過這個,謝謝你哦外婆,還麻煩您特地做給我吃。"
外婆見我對這蘿卜團這么感興趣,
還裝了幾盒帶我?guī)Щ厝ィ缓缶徒o我嘮起了蘿卜團的故事,它最早是象山一戶人家的媳婦做出來的。這戶人家有5個兄弟,老大老二常年在外,下面的三個兄弟小,由老大媳婦帶著,忙的時候幫大嫂鐘點蘿卜什么的,空的時候就去采牡蠣撿泥螺,這年冬天,出門好幾年的老大老二回來了,大家都十分欣喜,老大媳婦想為一家子做一頓好吃的。可是廚房里除了有新打的晚稻米外,就只有幾個蘿卜和小叔子們撿來的小海鮮了。她靈機一動,就把這幾樣東西做成了一個個白色的圓團子,蒸熟后,
熱騰騰地端上桌。出乎意料,兄弟幾個吃了這新奇的食物,齊聲贊揚,既是菜又是飯。自此海味的蘿卜團就慢慢在象山流傳開了。所以在象山蘿卜團象征著幸福和團圓。
靠海吃海的象山人,偶爾對生猛海鮮也會出現(xiàn)味覺疲勞,卻又不忍心放下海味,于是乎,海味的蘿卜團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應運而生了。去象山的朋友們,在吃透骨新鮮的海鮮同時,也可以去嘗嘗這帶著海味別具一格的蘿卜團哦!
編輯:Betty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