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孔愛群胡海林劉璐
“大型電爐,幾層樓高,難窺其全貌,利用重大裝備智能運維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景再現,可清晰直觀地了解設備運行狀況。”
10月8日,在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華信”)產業業務本部智能制造事業部,項目負責人楊堯指著電腦屏幕上的三維數字孿生模型娓娓道來,“平臺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大型設備健康管理、故障預測及智能調優,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電爐之外,大連華信還為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了“焦爐智能決策分析系統”,完成焦爐設備“無人值守,無人操作”的智能化升級。除了大型裝備智能運營,楊堯透露,公司業務正向數字工廠建設進一步延伸。
作為一家面向全球客戶提供領先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的數字技術服務企業,大連華信“履歷”不凡:最早將IC卡系統引入中國醫保體系、建立中國首家服務外包中心、位居中國軟件企業出口前兩名……
“與其他軟件企業不同,我們國際業務占比大,服務全球知名客戶多。”數字展示廳里,產業業務本部相關負責人說,公司成立之初便定位“國際國內市場同步發展”。
國際市場,大連華信為客戶提供從咨詢、設計、開發、維護、測試到運用、監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及數字化業務服務,是中國最大的對日軟件系統和IT服務提供商,并在全球多地實現自主知識產權出口;國內市場,大連華信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聚焦***公共、交通、商業流通、金融等領域,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智慧金融等多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與中車、哈電、瓦軸集團和中廣核、中海油等企業及近200家金融機構有合作。
“兩條腿走路”的大連華信步履穩健。“去年集團實現產值27億元,今年在智能制造領域將有50%的增長幅度。”在公司總裁王悅眼里,遼寧裝備制造業豐富的場景優勢是企業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緊盯智能制造,大連華信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同承建“制造管理信息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并在日本京都設立面向智能制造方向的專門研發機構。近幾年,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超億元。
借著工業互聯網的“東風”,3年前,公司開始啟動工業互聯網技術在重大裝備智能運維、智能感知、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去年正式研發智匠云裝備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王悅介紹,到2023年,公司計劃完成66件工業APP研發,助力裝備制造企業全面提升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實現生產、運營、服務一體化全過程數據貫通。
“做世界一流的IT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是我們的目標。”王悅的語氣平靜而堅定。
實踐者說
“工業互聯網只有與行業結合、與工業現場結合,才能實現價值。”在王悅看來,遼寧工業互聯網尚處于啟動階段,急需成功的案例示范,這就需要***推一把,撮合有能力的軟件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打造“樣板工程”,推動工業互聯網成長、成熟,比如成立工業專家庫,加強對接交流,解決軟件企業對硬件設備了解不深的難題。“遼寧應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讓中小企業都能搭上工業互聯網這趟車,分享‘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紅利。”王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