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導學
(一)基本內涵
1.意識是世界本原,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物質依賴意識。
2.兩種表現(xiàn)
(1)客觀唯心主義
①基本內涵:世界本原是某種先于自然界并獨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觀精神,物質世界只是客觀精神的表現(xiàn)。這種客觀精神叫什么,看法不同。
②典型觀點:柏拉圖:感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爾:世界的發(fā)展本質上是絕對精神的運動。朱熹: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迷信、宗教、神話、宿命論等。
③觀點評價:把人的精神客觀化、神秘化、絕對化,最終通向宗教神學。實質是用哲學語言表達出來的宗教神學。
(1)主觀唯心主義
①基本內涵:世界本原是人的主觀精神。
②典型觀點:孟子:“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馬赫:“物是觀念的復合”。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档拢骸叭说睦硇詾樽匀涣⒎ā?。叔本華:世界是人的意志的產物。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禪宗慧能:“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③觀點評價:把主觀精神與物質肉體相分離,導致“唯我論”。
二、解決問題
1.《尚書·洪苑》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這一觀點屬于(A)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主觀唯心主義D.客觀唯心主義
2.王夫之明確提出,宇宙是由元氣所構成的物質實體,認為“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下列觀點與王夫之觀點一致的是(C)
A.未有此氣,已有此理B.吾心即是宇宙
C.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D.存在即被感知
3.對于天體的演變,張衡認為:“元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與先。”下列觀點中與張衡觀點蘊含的哲理相致的是(C)
A.“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慧能
B.“未有這事,先有這理”——朱熹
C.“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
D.“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經(jīng)驗”——杜威
4.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tài),下列觀點依次符合唯物主義基本形態(tài)的發(fā)展順序的是(D)
①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
②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③未有這事,先有這理
④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A.③→④→②B.④→②→①C.②→③→①D.②→④→①
5.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個對子”。下列選項中能正確體現(xiàn)“兩個對子”的是(A)
①氣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萬物生
②形存則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賊先擒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④滄海變桑田——天不變道亦不變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6.17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伽森狄認為“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边@一觀點(C)
①把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看作世界的本原
②把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③把原子作為世界的本原,無法用來解釋社會歷史現(xiàn)象
④繼承了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本方向,肯定了物質的客觀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在哲學發(fā)展史上,有過無數(shù)的哲學家和哲學流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①《尚書·洪范》認為水火金木土是世界的本原,已經(jīng)觸及到世界觀問題
②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有機械性的缺點
③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xiàn)革命性變革的關鍵是提出了科學的物質觀
④朱熹和陸九淵的“理學”與“心學”之爭本質上是哲學的兩大派別之爭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以下觀點屬于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是(A)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機器③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9.下列觀點中體現(xiàn)唯物論思想的有(D)
①“心外無物”
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
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⑤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⑥氣者,理之依也
⑦我的靈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⑧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
A.①②⑦B.②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⑤⑥
10.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蘊含的哲理與之不同的是(D)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吾心即是宇宙D.氣者,理之依也
11.古代哲學家用詩詞標榜自己所從屬的哲學陣營,當代歌手的有些歌詞中也道含著哲學思想。以下歌詞中與孟子的“心之官則思”的觀點具有不同的哲學傾向的是(A)
①世界之大,為何我們相遇,難道是緣分,難道是天意(《我的歌聲里》)
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里,我的夢里,我的心里,我的歌聲里(《我的歌聲里》)
③我們還能不能再見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求佛》)
④閉上眼睛就是天黑(《天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2.“因你看見,所以存在”是新版微信開屏畫面的清新話語,出自王陽明心學“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毕铝杏^點與王陽明觀點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
①吾心便是宇宙(陸九淵)
②世界是自我創(chuàng)造的非我(費希特)
③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張載)
④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王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門格爾、??怂沟热苏J為物理、化學等客觀狀態(tài)不一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可以是一樣的。進而言之,人的主觀感覺可以脫離物理、化學狀態(tài)而獨立存在,并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源泉。以下選項中與門格爾、希克斯等人的這一觀點一致的是(C)
①“物是觀念的***”“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吾心即是宇宙”
②“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數(shù)”
③“天沒有我的靈明,誰來仰他高;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辯他吉兇災祥”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4.下列選項中,體現(xiàn)圍繞哲學基本問題而產生的哲學基本派別對立的是(B)
①“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系鈴人”與“天不變,道亦不變”
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與“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③“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與“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從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每個地區(qū)的具體情況不同,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決定了我國各地在制定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時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探索出符合本地實際的具體方案和措施。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與下列古代思想家的主張相一致的是(D)
①孔子主張“知命”,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②莊子主張“安命”,認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③墨子主張“非命”,認為命不是先天定下的,而是可以通過人的努力加以改變的
④王夫之主張“造命”,認為人能夠認識和追尋事物的必然性,可以改變命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說:“我注意過,即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之前都會左右看?!庇纱丝梢姡―)
①聲稱者的“言”體現(xiàn)了其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②世界觀與***論是脫節(jié)的
③唯心主義在理論上是沒有意義的,在實踐上是有危害的
④聲稱者的“行”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的***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17.有人稱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半截子唯物主義,主要是說其(C)
A.沒有實現(xiàn)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
D.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上不承認二者的同一性
18.能夠體現(xiàn)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區(qū)別的是(C)
①“天地之變,陰陽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②“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③“物是觀念的***”(貝克萊)和“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朱嘉)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謨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9.下列表述,不能體現(xiàn)對哲學基本問題回答的是(D)
A.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B.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C.量力而行,盡力而為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20.列寧稱唯心主義“一朵不結果的花”,因為(C)
①唯心主義包含某些合理思想②唯心主義片面夸大意識作用③以唯心主義為指導也能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21.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與上述“兩個對子”相對應的是(D)
①指鹿為馬樂極生悲②形謝神滅理生萬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適履④滄海桑田斷章取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2.“如果是鳥,就不要迷戀海洋?!边@是(A)
A.唯物主義B.主觀唯心主義C.形而上學D.客觀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