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立方晶系,白色結晶顆?;蚍勰?,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劇毒,皮膚傷口接觸、吸入、吞食微量毒素可中毒死亡?;瘜W式為NaCN,熔點563.7℃,沸點1496℃。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氫,水溶液呈強堿性,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基本化學合成、電鍍、冶金和有機合成醫藥、農藥及金屬處理方面。絡合劑、掩蔽劑。
物理性質
為立方晶系,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能溶于水、氨、乙醇和甲醇中。
化學性質
在1.34℃以下,氰化鈉的水溶液可結晶出氰化鈉結晶,常含有1個或2個結晶水。溫度達到34.7℃以上時,則失去結晶水,成為強堿弱酸鹽。
其易與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與之反應。鐵、鋅、鎳、銅、鈷、銀和鎘等金屬溶解于氰化鈉溶液,反應產生相應的氰化物。
在氧的參與下,能溶解金和銀等貴金屬,生成絡合鹽。為劇毒化學品。
遇水、酸放出劇毒易燃氰化氫氣體;
與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在潮濕的空氣和水中可能分解。有氧條件下熱分解產生有毒的氰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煙霧。
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會產生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在潮濕空氣或二氧化碳中緩慢發出微量氰化氫氣體。
有害熱分解產物:(CN)2;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
常見處理***:
NaCN+Na2S2O3===NaSCN+Na2SO3
CN-+S2O32-===SCN-+SO32-(產生弱毒性的SCN-)
以及與過氧化氫反應,使之被氧化成無毒性物質
應用領域
氰化鈉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基本化學合成、電鍍、冶金和有機合成醫藥、農藥及金屬處理方面。絡合劑、掩蔽劑。金銀等貴
重金屬提煉和電鍍等。
在機械工業中用作各種鋼的淬火劑。
電鍍工業中作為鍍銅、銀、鎘和鋅等的主要組分。在電鍍溶液中可使陽極極化作用降低,保證陽極正常溶解,穩定鍍液并能提高陰極極化作用,獲得均勻的鍍層。
冶金工業中用于提取金、銀等貴重金屬。
化學工業中是制造各種無機氰化物和發生氫氰酸的原料,也用于制造有機玻璃、各種合成材染料工業中用于制造三聚氰氯(活性染料中間體,又為生產增白劑的原料)。
醫藥工業中用于制造氰乙酸甲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等。紡織工業中用作媒染劑,還用于鋼的液式滲碳,滲氮。
直接利用氰化鈉生產的重要無機氰化物主要有黃血鹽鈉、黃血鹽鉀、氰化鉀、氰化鋅、氰化鋇、氰化亞銅、硫氰化鈉、硫氰化鉀;有機氰化物有氰乙酸、丙二腈、蛋氨酸、氰芐、三聚氰氯等。利用氰化鈉發生氰化氫再生產的主要產品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庚腈、次氨基三乙酸、羥乙腈等。
生產***
工業生產以丙烯腈副產法為主。
1.氨鈉法:將金屬鈉和石油焦按一定比例,加入反應器中,加熱至650℃,通入氨氣,升溫至800℃,反應7h,金屬鈉全部轉化為氰化鈉。
反應物經保溫650℃過濾,以除去過量石油焦,熔融物放出經澆鑄成型而得氰化鈉產品,反應方程式如下:
2Na+2C+2NH3→2NaCN+3H2↑
2.氰熔體法:將氰熔體和氧化鉛加入萃取槽中,其配料比為(500~700):1。加入氧化鉛因生成PbS沉淀,起到脫硫作用。萃取液經沉降,排出清液含NaCN80~90g/L,在發生器中與濃***反應生成氫氰酸氣體,經冷凝除水后,進入吸收反應器內用液堿吸收,生成氰化鈉。其反應方程式如下:
Na2S+PbO+H2O→PbS++2NaOH
Ca(CN)2+H2SO4→CaSO4+2HCN↑
HCN+NaOH→NaCN+H2O
3.安氏法:以天然氣、氨和空氣為原料。天然氣經水洗塔脫去無機硫和部分有機硫,經過濾使精制后的天然氣含硫量≤lmg/m、C2以上的烴類在2%以下,液氨經汽化器汽化,空氣經過濾器精濾。將三種原料氣按氨:甲烷:空氣:1:(1.15~1.17):(6.70~6.80)的比例,經混合器混合進入氧化反應器,以鉑銠合金為觸媒,于1070~1120℃溫度下,反應生成含8.5%的混合氣體,經冷卻后進氨吸收塔,用***吸收殘余氨,然后經水冷卻,用低溫水吸收氰化氫,尾氣經堿洗塔后排空。水吸收氰化氫溶液經換熱后進入解吸塔,塔頂得純度98%HCN,再與堿液反應,生成氰化鈉溶液,經蒸發、結晶、干燥、成型,制得成品,反應方程式如下:
CH4+NH3→HCN+3H2
HCN+NaOH→NaCN+H2O
4.火焰法:以天然氣、氧氣、氨為原料,分別經過濾器濾去雜質,穩壓計量后進入混合器。氧氣一部分做主氧進混合器,另一部分直接進噴嘴作點火用。三種原料氣按一定比例配合,在溫度1500℃下進行合成氫氰酸的燃燒反應,反應氣經噴水淬冷、冷卻器冷卻,進氨吸收塔,以15%~20%***吸收反應氣中的殘余氨,可回收***銨。含氰化氫的反應氣經水冷,用低溫水吸收氰化氫而成1.5%溶液,經精餾塔精餾可得含量98%~99%的氰化氫,再經堿液吸收、蒸發、結晶、干燥、成型,制得氰化鈉成品。其主要反應方程式如下:
2CH4+3O2→2CO+4H2O
CH4+NH3→HCN+3H2
HCN+NaOH→NaCN+H2O
5.輕油裂解法:將輕油和氨按比例在霧化器中混合,預熱至280℃,在電弧爐中裂解反應,以石油焦作載體,以氮氣作保護氣進行密閉防氧化,溫度1450℃,反應生成氫氰酸氣體,經除塵、冷卻后,再經除氨、水洗、吸收、精餾而得純凈的氫氰酸,再用堿液吸收生成氰化鈉。其反應方程式如下:
C6H14+6NH3→6HCN+13H2↑
HCN+NaOH→NaCN+H2O
6.丙烯腈副產法:在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的過程中,副產氰化氫氣體(其量相當于丙烯腈產量的4%~10%),經堿液吸收,再經蒸發、濃縮、分離、干燥,制得氰化鈉產品,反應方程式如下:
HCN+NaOH→NaCN+H2O
毒性資料
1.急性毒性:大鼠經口LD50:6440ug/kg;大鼠腹腔LD50:4300ug/kg;小鼠腹腔LD50:4900ug/kg;小鼠皮下LD50:3600ug/kg;兔子經皮LD50:10400ug/kg;兔子皮下LD50:2200ug/kg。
2.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經口)
3.其他:倉鼠植入最低中毒劑量(TDLo):5999mg/kg(孕6~9d),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發育異常及心血管(循環)系統發育異常。
注意事項
管制信息
該品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受***部門管制。
實驗室對于氰化物溶液可以使用次氯酸鈉或硫代***鈉溶液進行統一銷毀。
操作事項
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吸入、口服或經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诜?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洲死者臨床分為4期:前驅期有粘膜***、呼吸加快加深、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粘膜呈鮮紅色等。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長期接觸小量氰化物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眼及上呼吸道***??梢鹌ふ?。
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然后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鈉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鈉溶液洗胃。就醫。
消防措施
滅火***:該品不易燃。發生火災時應盡量搶救商品,防止包裝破損,引起環境污染。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堿滅火劑滅火。
個體防護
監測***:異菸酸鈉-巴比安酸鈉比色法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儲存事項
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內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1992]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類毒害品;劇毒物品分級、分類與品名編號(GA57-93)中,該物質屬第一類A級無機劇毒品。
運輸信息
包裝***:裝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裝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堅固鋼桶中,桶蓋嚴密卡緊,每桶凈重50公斤;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須加塑料袋。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